北京當局背棄對改善氣候做出的承諾,建造燃煤火力發電廠推動經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至近三十年來最低之際,北京當局背棄對改善氣候做出的承諾,建造燃煤火力發電廠推動經濟,但是,項目資金鏈斷裂風險攀升。
北京曾經承諾對抗氣候惡化,2019年11月28日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聲稱「提前達到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國際承諾。」
然而,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GDP同比增長為6.1%,降至了近三十年來的最低點。眼見GDP成長創新低,北京決策層和各部委的產業報告,都暗示要重新仰賴燃煤發電,來推動經濟成長。
中國國務院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去年12月表示,中國持續努力推進對抗氣候變遷,但在此同時,「我們也確實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髮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降低貧窮率等」。
資料顯示,中國2019年以來新建造的燃煤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4290萬千瓦,比2017年的3500萬千瓦、2016年的3800萬千瓦都高,且還有總裝機容量1.21億千瓦的電廠正在興建。
此外,中國在2019年前3季也已批准40座新煤礦場,每年可增加2億噸煤炭產量;相較之下,2018年一整年的煤炭產量僅2500萬噸。路透社獲得且經過4個來源證實為真的政府內部文件指出,主要國營單位打算減少老舊、效率低電廠的發電量,以降低債務負擔,但所減少的發電量會被新的發電廠抵銷。
根據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旗下研究機構估算,長期下來,中國約需12.5億千瓦至14億千瓦的燃煤發電量,才能確保穩定的電力供應,比現在的10億千瓦還高。
中國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近日發布《2019年寧夏部分燃煤發電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1至11月,寧夏10家煤電廠營收總額145.51億元,利潤總額-4.98億元。
同時因企業連年虧損,缺乏金融機構認可的盈利預期,償還債務能力大幅削弱,金融機構對煤電企業信貸實施了嚴格的信貸管控措施;個別企業甚至出現金融機構不再發放新增貸款的情況,只能依靠股東增加註資維持企業運轉。
寧夏並非孤例,資產負債率偏高、現金流緊張已成為煤電行業的兩大「頑疾」,隨之而來的是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鏈斷裂風險攀升。
《報告》顯示,受寧夏工業產業結構影響,煤電企業收到的電費收入中「承兌匯票」比例長期居高不下,佔比約60%。企業為維持現金流,採用貼息方式將部分承兌匯票提前兌付。寧夏各煤電企業每年都需支付少則數十萬、多則上千萬的貼現利息。
據《中國能源報》1月24日報導,某熱電企業負責人透露:「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結算電費普遍使用‘承兌匯票’,假設電廠今年1月1日收到1億元承兌匯票,拿到現金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在銀行放一年,2021年全額提出1億元;另一種是支付銀行約6個點的利率提前取出。現在買煤都要現金,如果企業急用錢,只能白白損失500多萬元。此外,部分地區超低排放電價並未落實,環保投入沒體現在電價裡。」
為何使用承兌匯票作為結算方式?是因為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大型工商業用戶用這種方式支付電費,作為下游企業,電網企業自然轉嫁給發電企業。
上述負責人表示:「就間接融資而言,銀行信貸已越來越難,銀行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和負債率,負債率過百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很小。蘭州西固熱電負債率高達269%,被列入國資委掛牌督導‘殭屍企業’名單,大唐甘谷電廠、連城電廠‘熬’不住相繼破產清算。」
這也得到了山西某商業銀行信貸科人士的證實:「近年來,火電企業虧損嚴重,貸款數額逐年增加、資產負債率直線上升、信譽評級逐漸下降,銀行開始改變信貸政策,對煤電項目審慎發放貸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