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動用百億港元推出民生紓困措施,被質疑欲在反送中風暴後挽回民望。(圖片來源:周秀文/看中國攝影圖)
【看中國2020年1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政府1月14日宣佈動用逾100億港元推行十個民生措施,當中包括落實多項建制派提出的建議。在反送中抗爭民憤未息、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大敗之際,林鄭月娥政府此舉被質疑利用公帑收買人心,為過去半年施政失誤「埋單」(買單)。
「經濟環境轉差,稅收及賣地收入減少,加上年中推出紓困措施,政府將在今個財政年度錄得財政赤字,是15年以來首次。」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警告財政負擔加重的話音剛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召開記者會,宣佈推出十項民生津貼措施,涉及動用100億元公帑。
新措施涉款最多的是改革「長者生活津貼」,將目前的高額津貼和普通津貼合二為一,並提高資產上限至50萬元。預料約5萬人每月可多獲派950元,政府額外財政承擔增加50億元。
被質疑為施政失誤「買單」
另一措施是將「2元乘車優惠」從65歲放寬至60歲,受惠人數增加約58萬人至約190多萬人,涉及增加17億元開支。其它民生紓困措施還包括為低收入戶代供5%強制性公積金、逐步放寬法定假期至17天、增設失業現金津貼、增設在職家庭津貼、試行為輪候公屋家庭提供現金津貼、改善政府派遣人員待遇、探討針對劏房的租務管制等。
財政司長即將於下月發表《財政預算案》,林鄭月娥卻提早一個月推出百億「派糖」措施,做法引起外界關注。林鄭稱,新措施可被視為特首《施政報告》的「下集」,凸顯她的政府很重視支援弱勢社群。
不過正值反送中運動持續7個月仍未平息,有記者提問,現在推出民生措施,是否對政府過去半年施政失誤「埋單」(買單)?林鄭否認新措施包含其它企圖,又稱:「這個不單只是為了回應7個月的社會動盪。如果不是7個月的社會動盪,我們可能有更多時間可以想得更快一點、或者想得更詳細一點」。
無措施惠及青年 林鄭否認另有企圖
也有記者關注,為何十項新措施無一觸及反修例運動中的主角——年輕人?為何不以「創新思維」回應社會「五大訴求」的其餘四項?林鄭只是重申依法辦事,稱除了撤回修例,她對其它訴求的立場已說得很清楚。
外界也發現,林鄭今次提出的民生措施,不少原是由11月區議會選舉中大敗的親共建制派提出,包括工聯會提出的失業援助金、放寬乘車優惠年齡建議;民建聯提倡的租金津貼和租務管制等。林鄭月娥此舉可謂替他們的民生「政績」增加分數。
為挽救建制派立法會選情?
《蘋果日報》引述政界分析,政府今次大手筆派糖主要對象只是「藍絲」,試圖緊箍因為反送中風波而流失的藍營支持;同時也為區議會選舉大敗的建制派助攻,為免他們在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再次潰不成軍。
不過香港民研名譽總監鍾劍華對《香港電台》分析,雖然林鄭政府有意趁近期示威相對平靜,乘機撫平市民不滿,但如想將100億措施視作「贖罪劵」,效果未必明顯。因為市民對過去7個月反送中運動種種事件印象太深刻,不滿仍然強烈。同時,在反送中事件中,港府向三萬警察派出達9億5千萬元額外津貼,今次向過百萬人「派糖」100億元,金額比例不算高。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及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見記者回應林鄭新措施。張超雄指林鄭今日的十項措施,不少是多年爭取無果、經歷反修例風波才得以落實,諷刺林鄭教會香港人「理性議政沒有用」,而要靠「勇武抗爭」。他又強調政府不能因此逃避政治上的責任,「歸根究柢,香港今日搞到這麼亂,她極爛、極無能的管治是罪魁禍首。」
邵家臻就表示,財政司長陳茂波方才警告政府本年度錄得赤字,如今又續推津貼措施,不理財政負擔,質疑政府內部施政任意和欠缺一致性,是否已進入「攬炒模式」,完全置下屆政府於不顧。
《自由時報》引述路透社報導,香港近10年來首次陷入經濟衰退,加上本次津貼,港府自去年夏天以來已緊急投入超過350億港幣,試圖維持香港經濟穩定,但至今沒有正面回應抗爭者「五大訴求」。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