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四少一精選」 避免腎病找上門(組圖)


腎臟防毒第一步,從入口的食物開始。

你不知道的毒素危機就藏在飲食中,人有兩顆腎,只要正常使用,即使隨年紀正常衰退,照道理用一二○年是不成問題的。然而所有進入人體的水分、食物和藥物,在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後,全都需要透過腎臟過濾,假如當中含有腎毒性物質,就會對腎臟造成嚴重傷害。

俗話說「病從口入」,防毒第一步,當然應該從入口的食物開始。環境汙染、食安風暴,使得我們常「毒」從口入而不自知。

那麼,如何防毒才能吃的安心、避免腎病找上你?依據國人的飲食習性,我認為只要能遵守「四少一精選」原則,就能大幅降低「毒從口入」的機率。


遵守「四少一精選」原則,避免腎病找上你。(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1、少吃外食――別把健康交給看不見的廚房

當我們把健康交給看不見的廚房,又該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呢?可別以為多花點錢到高級餐廳或飯店用餐就有保障,許多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廚師朋友私下告訴我,廚房並沒有SOP的洗菜流程,有些甚至幾乎不洗菜只泡水;此外,餐廳的食品安全專業也很讓人憂慮,像是許多五星級飯店的生魚片吧檯,竟然出現容易有寄生蟲卵的淡水魚(如台灣鯛),讓我看了頻頻冒冷汗。

還有,近年來連續爆發的飲食安全事件,從三聚氰胺、塑化劑(磷苯二甲酸酯)到毒澱粉(順丁烯二酸),每一項都會嚴重傷害腎臟,而一般餐廳、小吃店為了降低成本,多半不會使用經過仔細檢驗的食品、食材,無形中也增加了攝取黑心食物的機率。像本來宣稱湯底用蔬果、洋蔥為基底熬湯頭的知名麻辣鍋店,二○一四年初就被踢爆不僅湯頭使用雞湯塊,而且部分食材更驗出農藥及汞、鎘等重金屬殘留。所以,我認為要預防毒從口入,第一步就是「少吃外食」,自己在家煮,親自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2、少碰加工食品――吃看得到原形和原味的食物


少碰加工食品,吃看得到原形和原味的食物。

其次要提醒大家「少碰食品」。所謂的食品,可不只糖果、餅乾等零食而已,還包含麵條、米粉、豆腐、豆干、酥炸粉、番薯粉、醬油、食用油……等眾多食材,因為這類食材都經過「食品加工」,為了讓食材變得好吃、變得好看同時耐保存,都會使用食品添加物。身為腎臟科醫師,我認為即使是合法添加物也一樣不安全,因為許多食品添加物已被醫學界發現會影響人體健康,而過去也曾發生原本可以合法使用,但後來才發現會危害人體的情形,像是溴酸鉀、甘精和色素紅色二號本來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後來才被證實具有致癌性而被禁用。因此我要呼籲大家少碰加工食品,盡量吃看得到原形和原味的食物,雖說原形食物也未必不含添加物,但風險至少已經降低許多原則。

3、少喝飲料――1杯微糖飲料等於10顆方糖

研究發現,成年人與兒童的體重增加與肥胖,與含糖飲料的攝取量成正相關,習慣喝加糖飲料會增加代謝症候群與第二型糖尿病危險性,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自二○一二年起,已在糖尿病初級預防上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高危險群應限制含糖飲料攝取」的建議。

另一項於二○一四年九月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的研究也發現,糖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血壓越高,腎臟壞的越快。

我之所以直接說要「少喝飲料」,原因之二就是「台灣人真的很愛喝飲料」。根據統計,國人飲料攝取頻率比十年前增加兩倍,平均每二天就喝一杯含糖飲料,且近五成學童每天喝一瓶飲料,名列世界第二。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即使是連鎖茶飲店也一樣。國內知名媒體便曾檢測發現,即使是一杯「微糖」綠茶,含糖量也相當於十顆方糖,而全糖綠茶則高達十七顆方糖。過多糖分是造成肥胖的元兇,然而含糖飲料的危害還不只如此,因為它所使用的是由玉米澱粉加工製成的高果糖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簡稱HFCS),攝取過量會產生更多健康危害,如三酸甘油酯升高、脂肪肝、代謝症候群、尿酸升高、心血管疾病、失智甚至癌症,當然也會增加腎臟病變的機率。

4、少用塑膠――用對餐具就能減少毒攝取


塑膠袋會溶出塑化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

塑化劑事件後,許多人都已經了解塑膠製品對人體的危害,也明白像保鮮膜、塑膠袋會溶出塑化劑,所以微波加熱時不再使用保鮮膜裝熱食、熱湯也會避免使用塑膠袋,整體來說已經進步不少,但實際上這些動作減少的塑毒劑量恐怕一半不到!不相信?看看你家中的櫥櫃吧!從水壺(杯)、保鮮盒、碗盤、筷子、湯匙到嬰兒用的奶瓶,真的沒有塑膠製品嗎?還有外食常使用的紙盒、紙杯,這些紙製餐具的內層都會塗上由聚乙烯製成的防水膠膜,所以還是會碰到塑膠製品。

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也會出現性早熟症狀。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不僅會影響人類的生殖和發育,造成流產、生殖率降低、精子數異常等問題,還會提高肝癌和腎癌風險,造成腎功能衰竭、血壓升高、腎臟水泡增加,所以我相當反對使用塑膠餐具,即使是號稱最安全的PP聚丙烯也一樣。

坊間小吃店相當愛用的美耐皿餐具也要注意,因為美耐皿的成分其實是三聚氰胺,產品若品質不良或使用時有破損、刮痕,便會造成三聚氰胺、甲醛或重金屬等物質溶出,進而透過食物進入人體。二○一一年消基會抽檢市面上販售的美耐皿,依照日本衛生檢驗法檢驗,結果通通溶出三聚氰胺。而高雄醫學大學研究團隊人體實驗更發現,用美耐皿泡泡麵,一碗麵湯下肚,尿液即可驗出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會造成尿路結石及膀胱癌。

總之,盡量少用塑膠製品,即使外食也務必自備餐具,千萬別為了暫時的方便,而失去永遠的健康。

5、精選食材――買對食材才能吃出真正健康

剛提到少碰加工食品,盡量吃看得到原形和原味的食物,可是原形的食物也難免含有添加物,如蔬果農藥殘留、養殖漁獲使用皂黃染色、肉品含有抗生素與瘦肉精等等,使得傳統選購方式難以判斷食材好壞,明明按壓肉質有彈性且鰓呈鮮紅色的魚,卻反而可能添加了二氧化硫和甲醛保鮮,精挑細選卻買到有毒的食材,真叫人情何以堪?其實,「買菜」是有學問的,而且學問還必須「與時俱進」,不僅要認識食材的真實面貌,更要了解其潛藏風險。像是了解台灣哪些蔬菜的農藥殘留不合格率最高、什麼時間採收的農作物最容易有農藥殘留、如何判斷水產漁獲的色澤到底是真的新鮮還是經過發色處理……等等。總之,要掌握飲食安全就必須有危機意識,只要選購時多一分謹慎,就能為自己多加一分健康。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增訂版】(二版)》,作者:江守山 。

本文留言

作者江守山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