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沒有任何私心,單純地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他這才是真正的「忠」臣。(圖片來源:Photo Dharma/維基百科)
比干,子姓,殷商沫邑(今河南衛輝)人。他一生為國為民,正直忠義,被周朝尊為「國神」。
殷商的最後一個皇帝名字叫帝辛,因為他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所以天下人都管辛帝叫「紂」,表示殘義損善的意思。紂王剛愎自用,拒絕臣下的諫勸;又善於掩飾自己的過錯,憑著一些才能在大臣面前自我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還迫害賢良、殘害百姓。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特別寵愛妃子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
當時殷商的很多賢良大臣,都為國為民對紂王進行勸諫,但紂王仍舊一意孤行。太師比干嘆息道:「君主有過錯,身為大臣的如果不去勸諫,那就是不忠。因為怕死而不敢說話,那就是沒有勇氣。君主有過失,為臣的應去勸諫,如果不聽,臣子應拼死勸諫,這才是真正的‘忠’。」並說道:「君主有了過失,如果做臣子的不去拼死勸諫,那百姓們有甚麼罪過呢?」
由此可見,比干視江山社稷,和百姓們的利益為重。沒有任何的私心,真正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這才是真正的「忠」。那些對切身利益患得患失,是非不分,只知言聽計從的人,只能稱得上是愚忠。
比干到了摘星樓,強諫三日沒有離去,紂王問他:「你憑甚麼來勸諫我呢?」比干說:「憑著君主應遵循的善行仁義,所以前來勸諫。」紂王大怒,在妲己的妖言蠱惑下,終於殘忍的殺害了一代忠義之臣──比干。
荒淫無度的紂王招致天怒人怨。百姓們對他的厭惡和怨恨日漸增深,諸侯們也紛紛疏遠和背叛他,天災也不斷示警。商朝末年,發生了一次地震。《竹書紀年》載:「帝辛四十三年春……峣山崩。」另據《淮南子》載:「殷紂時,峣山崩,三川涸。」史籍在解釋地震原因時說:「紂王無道,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這加速了商王朝的崩潰,也預示著商朝氣數已盡。
這時,周武王順天意應民心,率領諸侯討伐了商紂,紂王眾叛親離,自焚而死,妲己被處死。
一生為國為民、正直忠義、不畏強暴、直言敢諫的比干名聞千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人稱「亙古忠臣」。周武王特意為比干封墓,並賜林姓。人們在比干的家鄉修墓建廟以示紀念;春秋時期的孔子親自劍刻「殷比干墓」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親詣比干墓,祭祀比干,並立廟宇;唐太宗曾親臨比干墓,舉行隆重的祭禮,並下詔追封比干為「太師」,謚「忠烈公」;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乾隆御書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
責任編輯: 淡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