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奇文共賞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譯賞

 2019-11-26 04: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奇文共賞: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譯賞

魏徵(580--643),唐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字玄成,巨鹿下曲城(今河北晉縣)人。少時孤貧落拓,曾出家為道士。後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後,投奔李淵,唐太宗時,成為重要輔臣,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孔穎達等撰周、隋各史,魏徵受詔,總加撰定。深通歷朝政事及興敗之由,敢於對當朝時弊和不當之舉,進行勸諫,上疏直陳(疏:分條陳述)。太宗器重,所言多被採納。他的著作流傳下來的,除《隋史》序論、《梁書》等總論外,還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其言論,多見於唐朝吳兢所撰《貞觀政要》。

原文 略

今譯

我聽說,要使樹木長得好,就要加固它的根;要使河水流得長遠,就要疏濬它的源頭;要使國家安定,就要多行道德仁義。源流挖得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長遠,樹根埋得不牢卻希望樹木長得很好,道德仁義不深厚卻希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身擔帝王重任,處於天下最高地位,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而崇尚節儉,這也就像砍斷樹根卻希望樹木茂盛,堵塞源流而希望流水長遠一樣啊。

凡是帝王,秉承上天大命治理天下,創業時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而堅持到底的,卻沒有幾人。難道是創業奪取天下容易,守業治理天下困難嗎?這大概是他們在艱苦、憂患中創業的時候,必然誠心誠意對待臣下,一旦功成,志得意滿,便放縱感情,盛氣凌人;誠心誠意,即使像吳、越這樣的世仇,也能團結在一起;盛氣凌人,則骨肉之親也會疏遠得如同路人一樣。這樣,就是用嚴厲的刑罰督責,用嚴威、盛怒震懾,他們也只能以倖免於懲罰苟且為安。而不會感懷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內心不服。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正是民眾之心;水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該特別審慎的。

如果真的能做到:看見自己心愛的東西,就要想到知足而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工程,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定;意識到自己地位的高,就要想到應該謙虛並加強自我修養;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要像江海下匯百川一樣而能容納一切;喜歡打獵,就要想到以三驅為度而不能任情濫殺;擔心懈怠,就要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善始善終;憂慮耳塞目遮,就要想到應虛心聽取臣下的各種意見;怕偏聽讒佞之言,就要想到先正己身而貶斥邪惡之人;要加恩賞賜,就要想到不要因為自己高興而使獎賞不當;要施行懲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自己惱怒而致濫用刑罰。要有這十種思考,弘揚九種傳統美德,選拔賢能之人而任用,擇取良好意見而採納,那麼,聰明的人就會盡獻其才智,勇敢的人就會盡獻其力氣,仁愛的人就會播植其美德,誠信的人就會效呈其忠心。帝王文武並用,垂衣拱手,無為而治。何必還要親自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責呢?

集評 

後晉•劉煦:臣嘗閱《魏公故事》,與文皇討論政術,往復應對,凡數十萬言。其匡過弼違,能近取譬,博約連類,皆前代諍臣之不至者。其實根於道義,發為律度,身正而心勁,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幸,中不侈親族,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所載章疏四篇(包括《諫太宗十思疏》),可為萬代王者法。雖漢之劉向、魏之徐邈、晉之山濤、宋之謝眺,才則才矣,比文貞之雅道,不有遺行乎!前代諍臣,一人而已。讚曰:智者盡言,國家之利。鄭公達節,才周經濟。太宗用之,子孫長世。

清•林雲銘:此魏公貞觀十一年之疏。以思字作骨,意謂人君敢於縱情傲物,不積道義以致失人心者,皆坐思耳。思曰:睿睿作聖。故有十思之目。若約言之,總一居安思危而已。十三年五月,復有《十漸不克終》之疏,非魏公不敢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納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文雖平實,當與三代謨訓並垂,原不待以「奇幻」見長也。

清•吳楚材:通篇只重一「思」字,卻要從道義上看出。世主何嘗不勞神苦思,但所思不在道義,則反不如不用思者之為得也。魏公十思之論,剴切深厚,可與三代謨、簿並傳。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二:評解以文論,總冒總收,有埋伏,有發揮,有線索,反正宕跌,不使直筆,排奡雄厚,不尚單行,最合時墨;以理論,憂盛明危,善始慮終,雖古大臣謨誥,不過如此。疏上,太宗即納,此魏公所以稱賢相,而貞觀之治,亦幾於古也。書後明良之遇,至難言矣,以魏徵之賢,得遇太宗,疏上即納,聞過若喜,雖古帝王置鐸懸軺,立諫鼓,設肺石,遷善之速,不是過也。是以貞觀之治,庶幾成、康。即魏徵亦得獲保首領,告稱賢相。此三鏡之喻,所由足系人思也。

賞析

自古以來,明君莫過於虛躬納諫,知人善任,賢臣莫過於直言敢諫,剛正不阿。魏徵伴太宗十餘年。直言上疏二百餘次,太宗多能虛心聽取,毅然採納,應該說,這確是出現「貞觀之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也正因為如此,唐太宗被稱為明主,魏徵被稱為賢相,已是千古美談。

本文是魏徵奏疏中有代表性的篇章,對歷史上為政用人乃至成敗興亡的淵博見識,耿直敢諫而又善於言辭的性格和才情,都有所體現。此疏不是就某一具體問題的是非而進諫。而是就帝王在如何治理國家、對待臣下、加強自我修養等方面,提出十種應遵循的思想原則。其要點為「厚積德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這是帶有根本性的,是「十思」的核心和基礎。它並不限於唐太宗;觀歷代君王、官吏的成敗得失,莫不出因於此。所以至今人們還視此為美政、美德。此疏表意直率,語言質樸,但又善於取譬說理、正反相證,因此道理說得透徹而又形象,易於為人接受。如:開篇便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用來引喻「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頗有事理如一,天經地義之概,不由人不信服。之後,又從反面來說:「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於是形成了不容置疑的氣勢。這樣,就把人君必厚積德義、以求國家長治久安的道理,說得很透徹了。但是,這對全文來說,還是在打基礎。怎樣厚積德義以求國之安呢?於是作者提出人君當「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否則便是「伐根以求木茂,暴源而欲流長」,這才是全文主旨。作者還以回扣前喻、來突出主旨。然而,「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畢竟還是總的指導思想,總的原則,如何具體做到、具體落實呢?於是作者提出了「十思」,即面對十種情況應有的考慮、作法。可見,「厚積德義」而「求國之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十思」,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全文可謂層層推進,順理成章,脈絡十分清晰。

就「十思」而論,有宏觀問題,有微觀問題,卻都是帝王必然遇到或經常遇到而必須有明確認識,並能正確對待的問題。「十思」的提出,反映出魏徵卓越的見識和思慮的周密,當然也體現著他的忠心和膽識。「十思」中的「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等,不僅對過去的帝王,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對今天各級在位者的從政,乃至平民個人的處世為人來說,仍有借鑒意義。無論古今,無論對於誰,它都是應該遵照實行的美德,是永恆的美德!

(源自《唐宋散文精華分巻》)

且看:

中共最怕人講話,切望個個成啞巴。只幹活,莫說話。不准有諫言,只要你害怕!定於一針(尊),就是用針縫嘴巴。獨裁多是毒自裁,死於非命最悲哀!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