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深圳經濟突然失速:房地產扮演什麼角色?(圖)

 2019-11-18 07: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圖為深圳信興廣場
深圳經濟突然失速,影響幾何?圖為深圳信興廣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1月18日訊】遲遲未露面的深圳GDP數據終於披露了。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GDP增速只有6.6%,和去年同期的8.1%的增速相比,下滑了1.5個百分點,而上半年深圳GDP增速為7.4%,也就是說加上第三季度的數據之後,前三季度GDP增速在迅速下滑。

根據官方已經公布的數據計算,深圳2019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去年第三季度的名義增速只有0.52%。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

算上通脹率、物價變化,深圳第三季度的經濟很有可能已經進入負增長的狀態。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先行示範區的深圳經濟突然失速,原因值得考究,比如貿易摩擦、香港的政局動盪、以及房地產領域的結構失衡等等。

別的因素先不聊,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深圳經濟的失速,房地產該不該背鍋。

2003年,房地產正式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興起的最初設想只是想緩解城鎮化中的住房問題,但1997年經濟通貨緊縮,同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如何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生產成為裂亟需解決的問題,而房地產在GDP所佔比重較大,產業關聯度高,最有希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這是房地產業成為經濟支柱產業的契機。確立了房地產的地位後,隨後,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土地財政。政府賣地賺錢,開發商囤地起樓,捂盤惜售,把利潤最大化,雙方共同把房價一步步推高。但在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還是以土地財政為主的時候,深圳的財政收入有93%來自稅收財政。但深圳並不是靠賣地賺錢,深圳房價的上漲,是由房地產週期規律決定的,那就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先看土地。

深圳土地稀缺由來已久,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是上海的三分之一,是廣州的近四分之一,是北京的八分之一。

土地稀缺之餘,深圳還一直堅守30%的工業用地紅線,作為人口超千萬的城市,深圳的產業結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工業用地佔用了太多的土地資源,就必然會擠壓掉別的用地,比如住宅用地。2017年深圳可售住宅用地供應為0,2018年住宅用地供應8.6公頃,深圳地少不是秘密,也不是只有一年少,而是年年都一樣地少。

今年深圳實施計畫建設用地的供給結構表中,1200公頃的建設用地,分給商品住房的還有可憐的17公頃。住宅用地被一再擠壓,供給已經嚴重不足,與此對標的是每年增長的人口數量。

再看人口。

早在2015年,深圳的實際管理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而深圳人口淨流入還在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2016年,深圳常住人口新增53萬人,2017年是62萬人;2018年50萬人,持續上漲的人口數量導致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2000多萬的人口,卻只有170萬套的商品住宅供應,長時間的供需不平衡,是深圳房價保持上漲的最主要動力。

1981年中國的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東湖麗苑,在誕生之初房價只有1000元/平。而如今,東湖麗苑二手房掛牌價51790元/平米,39年漲幅5080%!

這就是魔幻的深圳,魔幻的房價。

但房價高漲不是深圳政府的初衷,深圳從來不是依靠房地產來完成經濟增速目標的。深圳經濟中的房地產投資佔比非常的低,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佔GDP比重城市中深圳排名第36位,低於北上廣,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對土地財政依賴度最低的。

所以,深圳GDP增速失速,房地產似乎不該背這個鍋。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深圳本意雖然並不是靠著房地產來實現經濟增長,但卻一直嚴守30%的工業用地紅線,大力發展製造業產業。但卻沒想到直接催漲了房價,並且高房價下,又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堅守的製造業因為高房價而導致企業出走。

由於土地成本、廠房租金、原材料價格、人力薪酬等因素的上漲,導致深圳不少企業的「外遷潮」。2018年,華為將生產和研發部門搬到了東莞松山湖;2015年,比亞迪將新能源產業挪至汕尾;富士康等大型企業把生產線遷至內地等,製造業出走的預警反覆被提及。從今年的經濟產業結構佔比中也可以窺見一二,今年前三季度的三大產業結構為0.1:39.3:60.6,而去年同期是0.1:40.2:59.7,深圳引以為傲的製造業企業增速開始放緩了,這直接影響了深圳的稅收。

除此之外,高房價的影響中,最落地的就是消費。對老百姓自身而言,高房價直接影響的就是消費能力下降,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有一輛消費的馬車,而深圳民眾消費在一二線城市中一直偏弱,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海是12669億,北京是11748億,廣州是9256億,深圳只有6169億。

南山碼農依然買不起一套寶安的房子,普通家庭耗盡6個錢包才勉強上車龍崗,高房價下擠壓的是普通人的消費能力。一個月收入3萬的家庭,拋開1萬多的房貸,1萬的生活消費、孩子教育,每個月幾乎月光。

你以為買不起房子的才叫苦,實際上買了房的更焦慮。根據《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深圳住戶貸款達到住戶存款(13810.06億元)的144.4%。按照1302萬人口計算,人均負債15萬元,而大頭就是房貸。為買房揹負百萬貸款,深圳人民為此不得不降低生活質量,不敢隨意花費,毫不誇張地說深圳人的消費力正在被房貸壓制。

製造業出走、消費水平下滑,這是高房價下帶來的影響,但卻不是政府本來的設想。所以,深圳一直在採取限價限貸限購等調控手段,希望以此放緩現有庫存的去化速度,但根本的土地供應無法解決,恐怕調控手段只能維持一時。而房地產結構的失衡,深圳明顯開始意識到了。

但如何取捨,深圳似乎已經有主意了。前段時間深圳一口氣推出30平方公里共35塊產業用地,這35塊用地,基本是深圳的整個「家底」了。    

要知道,深圳總面積為1997平方公里,而總面積是深圳三倍的上海,每年的土地供應不過是25-30平方公里。但相比住宅用地,深圳這次更願意把地拿來布局產業,而且未來很可能是包括5G、8K、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在內的科技產業,未來深圳希望走科技創新的道路。這樣能減少對製造業企業的依賴,也讓GDP結構更為合理。

不過,問題也來了。產業是發展了,但住宅用地被一再擠壓,房價是不是意味著無限上漲?很遺憾,從目前的情況而言,是的。

筆者不是深吹,但客觀數據和情況確實如此。深圳土地開發強度已經接近50%,想要騰地,要麼舊改要麼填海。根據深圳的遠期規劃,2035年住房供應170萬套,但可售的商品住房只佔40%,也就是68萬套,面對龐大的人口需求,依舊是杯水車薪。強大的供需失衡,深圳房價看漲是必然的。在發展過程中,深圳已經做出所取捨,房價並非主動、而是被動持續上漲。

以上,房地產其實都在喊冤,GDP增速下滑這個鍋,房地產真的不背。所以,梳理一下關係,GDP增速下滑並不是高房價決定的,但高房價確實刺傷了經濟增速。

為讓GDP數據在第四季度更好看一些,深圳也做了一系列的應對,比如雙十一公布了取消豪宅線,以此刺激二手房的成交,增加稅收收入,再比如集中密集拍地,以此來拉升GDP。

深圳經濟失速並非只是單個城市的問題,因為深圳非常容易帶節奏。

深圳輻射能力非常強,對全國樓市影響也非常大,所以深圳經濟壓力增大,全國其他城市會有什麼風向調整?而離深圳最近的大灣區其它八市會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惠州、東莞、中山,會不會因此有調控的鬆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