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彈爆炸區百年不能住,為何廣島住那麼多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人都說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地區,至少一兩百年之內是不能住人的。但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在1945年遭受原子彈的轟炸,戰後僅僅只過了十幾年,就陸續有人住進去。而且這兩座城市在幾十年之後已經非常繁華,人口眾多,新式現代建築林立,草木生長茂盛。廣島市甚至還在1994年主辦了亞洲運動會。
下圖是現在的日本廣島,相當繁華一點也沒有70多年前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樣子。
日本的長崎、廣島兩個城市當然是遭受到美國貨真價實的原子彈打擊。可能有部分陰謀論愛好者會認為日本根本沒有遭受到原子彈襲擊,認為美日兩國當初是在配合演戲等等。但熟悉二戰的人都知道,二戰時期美日兩國打得真是你死我活的,屬於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扔了一個「小男孩」,然後又在日本長崎扔了一個「胖子」,當量分別是1.7萬噸和2萬噸TNT。
如今長崎、廣島兩個城市都已經基本和普通城市一樣繁華了,只有少部分核爆區域被儲存下來以警示後人。那麼,長崎、廣島兩個城市為什麼能夠在遭受到原子彈打擊後,能夠在70多年後恢復如初呢?
廣島和長崎在戰後很快恢復,並沒有受到原子彈的太多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這兩次原子彈打擊行動都並不完美。例如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是「小男孩」,它屬於一枚鈾彈。由於鈾實在是太少太珍貴了,當初為了盡快結束戰爭,美國在從未進行過任何一次鈾彈實際試驗時就將其投入到了實際作戰中去。最終實際使用後美國才發現「小男孩」的威力並沒有全部被釋放出來,如果稍做改進,「小男孩」的打擊威力至少會提升10倍。
而投放在長崎市的「胖子」則屬於一枚鈽彈,受長崎市多山地形影響,其爆炸衝擊波被基本限制在較為平坦的浦上區這個區域,最終殺傷範圍並不理想。所以這兩次核打擊都屬於不完美的核打擊,日後兩個城市才得以迅速重建。
而且當時兩次核打擊都採用了空爆的模式,以增強瞬時打擊威力。不過這也大幅度減少了地面的放射性沾染,明顯降低了核打擊後地面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加上兩座城市都屬於沿海地區,在季風的幫助下,放射性落塵很快就被吹散到大海,所以在核打擊後數年後,兩個城市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就已經很低了。
而核洩漏就不一樣了,以著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為例,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爾諾貝利4號機組發生爆炸,相當於400枚廣島原子彈的放射性威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導致了9萬人死亡,至少27萬人患病,最終受到核輻射影響的人數可能高達500萬人,有資料表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輻射中心區域在500年內都不宜住人,這主要是因為核電站洩漏的是沒有參與過反應的鈾-235等放射性物質,非常難以被稀釋消散,所以這些區域就很難被恢復了。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