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五六十年代 (一)(圖)


60年代老照片(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5月17日訊】貴富,遼寧人,五十年代出生,1976年九年級畢業下鄉內蒙古知識青年,1979年與全國知青一樣回城,分配工作是最髒最累的鋪馬路。1977-1982年參加參加五次高考,2000年買斷工齡。從此18年,背水泥沙子、搬家、火車貨場裝卸……維持一家三口。2018年退休,孩子上985大學今年畢業。

雞蛋換火柴

中國製造火柴,早在大清洋務運動時就有了,因此以製造火鐮為生的小手工業者失業,淪為義和團民。早期火柴一直是白磷頭,用鞋底就能擦燃,小孩子的火藥槍用根火柴頭就能作底火,60年代才改為紅磷的安全火柴。

六十年代火柴拆盒賣,在貧困農村供銷社是常見的事,一般是用雞蛋換,一隻雞蛋三分錢可換一盒火柴,也可換一兩醬油。

大約1971年,放暑假了,我提溜著二斤雜點心去看望二姑。姑家那個村子,估摸著能有一兩百人家。在姑姑家吃的頭一頓飯印象深刻,吃飯時候,姑父和表姐都是淺嘗輒止,推脫有事都出去了,只有姑姑陪著,還把門帘也放了下來,不讓外邊看見。

當時我傻兮兮的只管自己吃,白面烙餅、炒雞蛋,這在城裡也是難得的美食啊!後來我才恍然大悟:這頓飯只為了我,其他人全都沒份,之所以放下門帘,是怕姑姑的孫子們看見。

我拿去的點心,被姑姑藏在柴火堆裡。一堆孫子孫女+外孫孫女,防不勝防,一斤點心要分吃的話,每個小孩最多半塊。

二姑父聽說我來了,也湊來說話。他認為菜餚不足,於是穿上膠靴拿著個臉盆去了坑塘。我也跟去看熱鬧,但我沒有膠靴,進不到蘆葦叢裡。原來是去撿拾野鴨蛋去了,撿回來半盆,二姑父說似乎剛有人撿過,不然的話一次能撿回滿盆。煮熟了剝著吃那野鴨蛋,孰料相當多的鴨蛋裡頭已經孵化,甚至接近是個小鴨子了,這叫「毛蛋」,據說有治療高血壓的奇效。我吃不了帶毛的鴨蛋,並從此一生都拒絕「毛蛋」,我覺得有點兒傷害生靈,那顯然是一大群即將出殼的野鴨子啊。那個天然巨型坑塘,方圓不下數里地。

我去姑家的次年即1972年,那時期老是吃不飽飯,因而幾十年如一日地實行「以糧為綱」,把濕地、草地、荒地、樹林子,統統地改成農田。

在姑家玩了幾天,只有姑姑的大孫子與我年齡相彷,他大我幾個月,輩分是個表侄。表侄名叫九斤,我覺得他比我懂得的多,譬如燒窯為何會有紅磚也會有藍磚、小雞什麼爪子印能看出公母……。

這天姑家要九斤拿個雞蛋去換火柴,我閑著沒事,便也跟著去了。

(未完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貴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