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在挪威舉行的北約「2018三叉戟軍演」中,美國士兵在八輪兩棲裝甲偵察車上(圖片來源:JONATHAN NACKSTRAND / AFP /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5日訊】美國副總統彭斯星期三在紀念北約成立70年的活動上呼籲北約與美國一起更多的考慮如何面對中國崛起構成的挑戰,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彭斯副總統呼籲北約更多關注亞太的講話引起分析人士的注意。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成立,宗旨是對抗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集團,成員國數量從創建初期的12個國家擴大到目前的29個成員國,除美國和加拿大外都是歐洲國家。前蘇聯解體之後,北約的主要目標是遏制俄羅斯的擴張,保衛歐洲。
彭斯副總統在講話中感謝北約成員國法國和英國在南中國海和印太海域實施的航行自由行動,並希望北約與美國「共同努力」。
臺灣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說,美國在戰略上十分希望歐洲國家參與印太地區的行動。
他說:「美國希望在南海有航行自由權,並希望證明不是只有我美國實行航行自由權,其他國家一樣可以自由航行。所以美國希望歐洲國家和其他一些大國都在亞太地區有所活動。這是一個美國的戰略觀。」
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認為,儘管美國希望北約參與,但是北約成員國有自己的利益,恐怕對參與印太地區活動既無餘心,也無餘力。
馬鼎盛說:「美國在印太負擔很重的國際警察的任務,當然想用巧實力,少出錢、少出人,這個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北約有沒有感覺到向印太發展的必要?因為北約很明顯有一個實實在在、公開承認的潛在敵人就是俄羅斯,這已經很難應付了。北約如果沒有美國,抵抗俄羅斯的軍事恐怕都有點難保。另外,北約東擴已經很接近俄羅斯了。所以,它沒有這個餘力、也沒有這個余心要往印太發展。」
多年以來,印太地區一直在北約的傳統防禦區域之外。但是臺灣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北約如果參與亞太地區的行動,也能至少間接牽制俄羅斯。
林穎佑說:「它的一個動機主要是要防衛蘇聯,現在是俄羅斯。如果今天的歐盟國家能夠通過在亞太的行動來牽制俄羅斯的運作,俄羅斯對北約的壓力,這一點會是北約國家願意參加的動機。北約等於繞過俄羅斯到了亞太。亞太上去一點就是俄羅斯。中俄的活動是非常頻繁的。如果北約透過這些行動也同時去轉告俄羅斯,美國和北約的關係,換取俄羅斯對北約壓力的讓步。這是有可能的。」歐洲國家雖然在軍事上有北約,經濟上有歐盟,但是傳統上在很多問題上並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美國最近以來一直勸說歐洲盟國不要在新的5G通訊網路中使用華為的設備,但是迄今為止,很少有歐洲國家向美國那樣明確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即使有限制,各國之間也不盡相同。
在有關中國崛起對北約的影響問題上,北約也才剛剛開始討論,短期內難以見到實際的行動。
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認為,大多數北約國家應該不願意與中國「迎頭相撞」,參與印太地區行動的「頂多是一些個別國家,比如英國。英國由於有過這一段歷史,和印太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它也有一些軍事力量跑到印太地區,甚至是南中國海。但是其它的北約國家,我看不到有這個需要在國際政治上和中國迎頭相撞,這個應該不符合北約的歐洲國家的根本利益」。
林穎佑助理教授認為,亞太地區的海洋之間其實相互都有緊密的關聯,而多邊參與反而有助於實現平衡,甚至對臺灣海峽的穩定都有幫助。
林穎佑說:「台海的問題,我們常說屬於「四海聯動」,北朝鮮那邊的黃海、日本東海,還有台海、南海。「四海聯動」的趨勢是很明顯的。如果艦隊進入南海,對四海也會有一些影響。...我覺得加劇緊張倒是其次,因為如果在亞太區域不是美中的對峙,而是一個更多元、更多極的多邊勢力的話,有時反而會形成另外的平衡。如果只是雙邊、美中的話,有時會進入一種局勢,「秀肌肉」或者軍備競賽,如果有更多邊的融入的話,反而會形成平衡。」
正在訪問美國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星期三在美國國會發表的40分鐘講話,他具體提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但是強調說,北約不尋求新的武器競賽,不想要新的冷戰。
原標題:北約成立70年後面臨是否該跨出傳統範圍考量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