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做事做了老半天還做不好事,或做好了事卻讓人不滿意時,就會用「濟牛踏無糞」一句來形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台灣人的生活裡,當看到一群一起工作的人,做了老半天還做不好事,或做好了事卻讓人不滿意時,往往會脫口而出:「濟牛踏無糞(台語/台灣閩南語)」。
為甚麼人多做不好事叫「濟牛踏無糞」呢?多數會使用的人,也解釋不來。因為現代人,不只都市人,連鄉下人也一樣,只認識圖片牛、影視牛,真正的牛不但沒騎過、牽過、摸過,甚至也不曾看過,關於牛的諺語,當然只會瞎編、瞎猜,亂解釋一通啦!
「濟牛踏無糞」這句諺語怎麼產生的呢?緣由是這樣子的:從前農村,糞是主要肥料,作物豐收靠糞。所以每戶農家都有糞堆,將廢棄的蔬果、稻草、枝葉和任何會爛的有機物放在一塊,光如此是沒肥份的,還得攪拌牛、豬、人的屎尿才可以;攪拌牛、豬、人的屎尿越多,肥份就越高。
小時候,我家的糞坑在地下,少說也有30尺長、10尺寬,上方有廁所、豬舍和糞堆連成一氣,我老爸三不五時就會舀糞坑裡的肥水,澆灌、攪拌糞堆上的有機物質,製作堆肥。
我家糞堆在屋內,算是豪華的,左鄰右舍多數人家糞堆在屋外,想澆灌、攪拌肥水並不方便,但不方便也有變通辦法,就是清運牛在牛舍裡拉的屎尿到糞堆,還覺得肥份不夠,有人就邊駕牛車邊撿拾路上的牛屎補充,牛屎搶手,有人光靠撿拾牛屎就能維生,那個被孩子稱作牛屎伯仔的人,就是以撿牛屎為業。
牛屎搶手,牽牛或駕牛車時,牛拉屎在路上,不撿可惜,想撿又很麻煩!聰明的農人看出牛的習性,牛只要上路,沒走幾步路就會拉屎排尿,因此上路前先叫牛在糞堆上繞圈子行踏,等牛拉屎排尿完再出門。
可是,有農人家裡養兩頭牛以上,想讓多頭牛同時出門做事或吃草,就同時拉多頭牛上糞堆行踏,誰知,多頭牛進糞堆,不知是和人一樣被窺視會尿不出來的心理因素,或是玩心太重的我看你、你看我,我鬥你也鬥我的相互干擾著,常常經過了老半天,牛硬是拉不出屎排不出尿來,氣煞農人!
「濟牛踏無糞」這句諺語就這樣產生了。
談到這裡,無論是誰也會想起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比起老式台灣人說「濟牛踏無糞」,意象上既能言傳,又能意會,且更精簡有力!
所以「濟牛踏無糞」這句諺語,一直在已經快要沒有牛的台灣社會裡被廣泛流傳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