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蘇軾生命的養料,融進他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格局。
【1】讀過的書
蘇軾曾經在書房寫過一副對聯:遍識人間字,讀盡天下書。
從先秦百家,漢代大賦,再到唐代詩歌,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他發明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方法,叫「八面受敵之法」。
蘇軾選擇把一本書分成地理、人文、政策、史實等多個方面,每次只瞭解其中一個部分。
集中精力,分清問題,逐個擊破。這樣讀書效率高,記得牢。
很多人以為蘇軾是天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抄書背書,比大部分人都要用功。
他諸子百家無所不窺,儒釋道三家經典駕輕就熟。
儒家給了他家國天下的使命;道家給了他瀟灑豁達的心態;佛家給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
這些書也是他生命的養料,融進他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格局。
飄零半生,貶謫大半個中國,也正是這些養料,讓他有了一顆安定的心。
無論在哪裡,他都能隨遇而安,不忘初心。
走過的路、開闊眼界,放大心胸。
【2】走過的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只行路,不讀書,走萬里是個郵差;只讀書,不行路,只能是個書獃子。
蘇軾少年出川,之後伴隨著升遷、調任、貶謫,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他見過暗紅的赤壁,見過杭州的西湖;在黃州煮過豬肉,也在儋州吃過荔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在每一處地方經歷、瞭解、行動。
讀書是讀有字之書,行路,是讀無字之書。
我們閱讀山川河湖,閱讀人情風貌,閱讀一草一木。
我們見識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所在的天地就愈發狹小,那些看起來了不得的事情,也就沒那麼重要。
我們的心態會愈發寬廣,格局也不斷擴大。
沒有永遠的人,沒有永遠的事,不必悲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經歷繁華,人生就會變得厚重;走過世界,人生就會變得開闊。
把寳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關心的人、懂自己的人和自己的家人。(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3】遇見的人
蘇軾這一生遇到過很多人,明白很多事。
父親蘇洵不畏強權,對抗權傾朝野的王安石,他開始明白什麼是風骨;
妻子王弗溫柔大方,卻不幸早逝,讓他明白什麼是深情,什麼是無常。
弟弟蘇轍一路貶謫,對哥哥卻始終沒有怨言,讓他明白什麼是親情。
朋友章惇強勢逼人,因為黨爭對他落井下石,讓他開始學會寬容與饒恕。
密州的難民,讓他明白為生民立命的意義。
黃州的醉漢,讓他開始放下名位和驕傲。
海南的土著,讓他堅守傳道的決心。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
百年光陰,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每個人的相遇都是我們前世的緣分。
我們應該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朋友還是敵人。
朋友帶來溫暖,敵人帶來痛苦,他們讓我們懂得人世間的真善美,也讓我們看清了假惡醜。
是他們,讓我們成熟、成長。
當然,除了感恩之外,也要懂得精簡。
生命有限,不要把無關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裡,繁雜的人際關係,只能讓我們的生活一地雞毛。
擺脫沒意義的飯局,遠離看不起你的親戚,放棄虛情假意的朋友。
把自己寳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關心的人,留給懂自己的人,留給自己的家人。
作者感悟:
讀過的書,改變氣質,沉澱智慧。
走過的路、開闊眼界,放大心胸。
遇見的人,讓我們懂得感恩和珍惜。
它們決定了你的人生視野,也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前路漫漫,願你一路風清,且行且珍惜!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