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要以養老的心態去做投資(圖)


投資實質上是買入一門生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2月11日訊】一、關於投資收益

投資不是為了今天買入明天賣出,去獲得差價。投資實質上是買入一門生意,並且從總體上看這門生意能讓持有者長期獲利,並超越長期無風險收益,比如10年期以上的國債收益率。

當然大部分人是不滿足於長期國債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在於通貨膨脹。

從官方公布看,近幾年來通貨膨脹在2%-4%之間。實際上大家的感知會很不一樣,特別是拿房價而言,最近10年複合增長至少在12%以上。

所以長期收益率再抵消通貨膨脹,其實大家手上的錢能保值就很不錯了,考慮到中國國情的房價,現金其實是一直在貶值。這也是很多人不得不考慮投資的原因。

當然投資的坑實在是比較多,講真,如果沒有專業能力,或者多年的經驗積累,還是不要盲目的去投資。投資不慎不僅僅是不能賺錢,更重要的是虧去本金。特別是股市,很多人投資十年,至今兩手空空還白了頭。

如果將股票市場看做一個整體的賺錢機器,那麼這個機器每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大概在12%-15%左右,這個指標還是較為穩定的。但大家基本上是溢價買入的,PB一般在2倍左右,也就是說投資收益率大概在6%-7%之間。但事實還不僅僅如此,投資者很多是沒有耐心長期持有的,雖然沒有開頭說的,今天買入明天賣出那麼誇張,但依然很頻繁。這裡還有交易成本的問題。

就拿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熊市,市場交易較清淡,很多交易日還不到千億,日均換手估計也在0.7%左右,232個工作日,假如按50萬億的市值(剛查了下發現上證A股26.9萬億,深交16.5萬億,去年市值縮水14.59億),毛估估成交額在80-90萬億。考慮萬分之六的交易佣金,那麼500億左右的錢到了券商。千分之一的印花稅,那麼又是800多億的錢到了國家。此外還有融資融券的錢,股息紅利稅的錢。毛估估將近1500億的錢被交易的摩擦成本吃掉了。假如考慮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等等,投資者花費的錢只會更多。在2018年熊市交易成本會吃掉利潤的5%-10%,行情好的時候會到20%以上。具體到個股的話,很多股票的交易成本會吃掉利潤的50%以上。

繼續拿整個市場作為賺錢機器,2017年A股實現淨利潤3.3萬億,2018年依然按15%左右的樂觀估計增長,大概在3.7萬億左右的淨利潤。所以假如去年以50萬億的價格將市場這個賺錢機器買下,扣掉1500億的交易費用,實際大概是賺3.55萬億的淨利潤,收益率是7%左右。毛估估測算也基本和前面通過ROE和PB的測算較一致。

但是再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中國A股的金融和非銀金融的利潤佔據了近半壁江山,如果剔除這個因素,恐怕按市值買入的大部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大概要下降一半以上了,只有3%左右了。況且淨利潤這個指標還是要打折扣的,很多公司實際現金流狀況是堪憂的,利潤收益率這個指標的水分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其實投資股市,即使不踩雷,沒有足夠的眼光和能力,大部分人的收益率看起來也會很平庸,甚至不如投資長期國債來得安穩。

所以對股市投資收益率要報一個正確的認識心態,不要有什麼暴富的心理:年收益7%左右,這是OK的,連續15年,翻1.5倍以上。年收益13%,這是Good的,連續15年,翻5倍以上。年收益18%,這是Excellent的,連續15年,翻11倍左右!人中之鳳!

也許7%的收益率很多人看不上,覺得財富積累太慢。實際股市並不是一個賺取頭桶金的地方,首先是要去工作積累財富,等有了幾百萬,再通過投資穩穩的去翻幾倍,這才是正確之道。本金越大,對收益率的期待就不要太高。假如有500萬,未來能到1000多萬,這其實蠻好。很多人是在投資的過程中翻船了。

一年的收益是無足輕重的,難就難在能長期拉平保持穩定收益。公司的利潤收益率其實是個地心引力,實際上要獲得13%以上超額收益,這是比較難的。將市場作為一個整體考慮,考慮到其中各類聰明人的博弈,所謂七虧兩平一負,實際情況有可能更糟。

二、如何看待投資

從前面的大框架下的約束就可以知道,投資者以現價買入公司的股票,其實從短期收益率看是比較難有好的投資回報的。特別是交易越頻繁,不僅出錯概率增大,而且交易成本也極大的增加。投資的核心其實還是一個復利,而復利的威力是需要時間來展現的。

投資者如果依靠時間的威力,用養老的心態來做投資,可以獲得三方面的好處:

1、成本的降低:實際上投資者的買入成本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假如公司每年有分紅,那麼這個分紅實際上是讓你買入的成本每年在降低。而你擁有的這個賺錢機器並沒損失。

2、成長的成果:優秀的企業並不是每年賺固定不變的收益,而是會逐年增加。即使受環境影響有週期,長期看公司收益也是逐年向上的,這是一個復利增加。公司留存了部分利潤,這個利潤可以再投資賺錢,假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增加了,那麼這個復利效果更明顯。

3、紅利復投:假如將受到的紅利再復投,那麼相當於獲取的賺錢機器的份額增加了,加上前面公司本身的成長,這實際上是雙重複利的增加。投資收益會更加速些。

以生意的角度看待投資,其實關注的就是這個生意能給投資者賺多少錢,投資者可以得到多少錢。我們關注的是投資企業的盈利能力,並將這個盈利能力和其他企業相比較,來確定這個生意是否值得投資。

這裡還是以大眾情人格力電器為例。選擇格力作為分析的原因是這家企業歷史業績優異,股東回饋好,業務清晰,品牌、財務狀況好,現金流充裕(返利還隱藏了利潤)。

由於投資標的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和行業壁壘,所以業績預估就相對容易些。2018年營收2000億,所以簡單可以估計每股收益大概在4.9元。那麼未來如何呢?未來確實存在不確定性,董明珠提出目標是2023年實現6000億營收,也就是在目前基礎上五年翻2倍。個人認為這只是指引,五年翻一倍即可,到4000億,年複合增長就在15%了。個人認為還可以再保守,考慮到經濟和地產影響,7%是相對安全的一個增長目標。此外之前格力的分紅都比較高,前幾年接近70%,未來由於企業多元化發展,考慮分紅縮減到40%-50%左右吧。針對這樣的假設,分三種情況來看一下格力電器對股東的回報:

第一種是最為保守的假設:由於分紅回饋,投資成本會逐年下降,持有5年後,收到的現金股息回報率平均就有7%左右,而投資的這家公司相較於投資成本,收益率有近17%。

第二種是期望的投資:股息率到第5年近10%,企業投資收益率近19%。

第三種是可能的回報:假如企業能突破發展瓶頸,那麼就投資而言,這個賺錢機器5年後可以為股東每年賺20%的收益,股息回報率15%。

上述沒有將股息再投入,否則在看好的情況下,收益會更大些。格力電器這個例子確實較為突出,突出的原因是格力電器當前的估值不高,所以其收益率和股息率就會看起來比較高了。所以買得便宜,一定是正道。

此外由於企業復利增長的因素,投資初始收益率不明顯,但拉長看,隨著時間的累積,收益率會出現倍增。很多投資者由於股息紅利的回報,長期持有後,其成本就變成負了,而投資的這個賺錢機器卻依然在,並且是越來越賺錢。

所以說股票投資並不想通過買賣的差價來賺錢,而是想獲取企業成長和分享的紅利賺錢。事實上如果這個企業買入的比較早,未來即使不增長了,那麼相較於當初的投資成本,其每年的分紅收益都可能遠遠超過當初的投入。如果這個企業是個人喜歡的,並且沒有什麼頹勢,那麼個人確實願意長久的持有下去。投資為何要有很多想法呢?

當然因各種原因股票還是可能會被賣出的。市值=盈利*估值,持有一家成長的企業,盈利總是較當初買入時會增長不少,而估值受企業前景和市場情緒面影響。當企業似乎發展穩步向上,而市場情緒面也處於樂觀的時候,賣出價就會迎來市場的雙擊回饋。

以養老的心態去投資,關注點不是每日的漲跌,事實上每日的漲跌和最終投資收益影響不大。投資的既然是一個生意,我們關心的是企業的賺錢能力有否變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否變弱,產品有否新的進入者等等。

最好的投資就是買入睡下,當然要能睡得安穩,沒有擔心的睡下。我們希望投資不是經常變化的,但這個真的比較難。傳統行業被顛覆的確實很多很多。

當然也有些行業是具備時間沉澱和稀缺性的。比如白酒,並不是你投資幾百或者上千億,做出和茅台、五糧液一樣的酒(其實還不一定可以做得出來),就能產生競爭。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其中的歷史沉澱、品牌優勢、營銷渠道,是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誰都知道白酒是暴利,曾經有許多投資酒廠的,廣告也打得非常大,最終折戟沉沙的是大多數。未來白酒的集中度和龍頭優勢可能更加明顯。所以很早就想明白投資的,確實是聰明人,都賺了大錢。

以養老的心態去投資,講究復利效應,看長遠。短期企業總是被各類信息所干擾,長期看很多不過是噪音而言。

投資有很多的賺錢之道,但很多「道」對我而言實在太難了。所以選擇最普通的,最簡單的,最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這是最重要的。普通投資者有很多優勢,沒有業績指標,沒有配置約束,沒有季度年度壓力,當然也沒有內幕交易,有的就是自由。

三、四十歲開始投資,如果以十五年為一個大週期,五年為一個小週期,在每個週期做好三到五個股票,基於股票的復利威力和投資本金的不斷追加,恐怕不僅僅是養老,而是還能實現很多家庭夢想。

總結:

1、股市投資是不容易的,收益率並沒有想像的美,要將期待放低。

2、以養老和生意的角度去思考投資,少做不必要的投機,多選擇未來回報率確定性高的企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