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真心話不能說不能討論……這也罷了,竟然還會被XXX隨時監聽監控。微信,於我何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由於種種原因,我將要卸載微信。
對於我來說,微信裡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是看著近在咫尺,實際遠在天邊,有了微信並不覺有多親切和方便。安裝微信之初,朋友圈爆炸的信息量,使我不堪「小紅點」的負累,關閉了90%人的朋友圈,將所有群聊設置為「消息免打擾」……
智能手機和微信沒出現之前,想找國內的朋友聊天,我曾打過國際長途,也曾經書信,或是QQ電聊,覺得電話很盡興很親切,書信、QQ也很抒懷。而現在,個人對話方塊就可以發消息,甚至語音視頻。但真想找人聊天時,竟有種莫名的膽怯和顧忌。因為我關閉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一旦聊起來肯定會讓對方發現自己並沒關注他們,那多少有些尷尬。而沒有微信就不會有此顧慮。
然而即使休息日,也還是有很多時候不能及時回覆微信個人對話方塊的資訊。逢年過節、或是生日,要逐個發送祝福、回覆,不能遺漏、怠慢;朋友圈要經常關注、點讚,不能生疏、淡漠;群裡不能長時間潛水,時不時要冒個泡,否則會被當作殭屍號……而在日本「LINE」就沒有給我這樣的壓力,即使是無形的。
我比較注重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喜歡神交。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可朋友圈裡鮮少見「道」,我也不堪「器」累,自發博文又唯恐清高矯情,畢竟對人家的朋友圈平時不怎麼關注,也不點讚的……更何況,發消息言論控制那麼厲害,多少敏感字不能輸入,多少消息被遮罩,多少真心話不能說不能討論……這也罷了,竟然還會被XXX隨時監聽監控。微信,於我何用?
回國已是異鄉人
前段回國卻是感慨萬千,曾經的城市已找不到幾條舊時的街道,也聽不到多少親切的鄉音,入耳的不是外地普通話就是漢普,我就像一個只會說家鄉話的異鄉人,在計程車上不停地打量窗外的景物。
滯留國內日子裡,感覺更LOW。去家樓下的餐館吃飯,找張空桌剛坐下沒見菜單,只好起身去找服務員要,人家百忙之中用下巴往邊上一張桌角偏了下「那兒,直接掃碼」,我才發現原來每張桌上都有兩個二維碼,一個點菜,一個結帳。我說手機沒聯網,她白我一眼說:「好,過一下給你拿過來」。事後家人告訴我,應該直接說沒帶手機就好,因為那兒可以連WIFI的。幾天下來,感覺自己像原始人一樣,來來往往的人都拿手機晃一晃就好,我全是付現金。
有一天乘出租車,上車幾分鐘後司機問我用微信還是支付寶,我說:「用現金可不可以啊?」司機說:「可以啊,但你有零錢嗎?」我趕緊看了下錢包確認有零錢。閒聊中,司機說:「那你也太保守了,像你這個年紀還用現金的真是少見,只有老頭老太太才用現金,而且還是少數的老年人不會用手機的那種……」
我知道在中國,連乞丐都用手機二維碼收錢;而在日本,即使人均擁有2.6張信用卡(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為0.31張),使用現金的比率還是70%。我也已習慣了使用現金,信用卡最多時有10張,可是除了網購或是訂機票之外,還是使用現金,有的卡甚至連一次都沒刷過。
在中國,人人都覺便利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因為使用而被洩露並倒賣了個人資訊卻渾然不知,不是嗎?我回國打朋友的手機「餵,你是XXX吧!」,很多人不回答反而大聲問我「你是誰啊?」,就是因為我的號碼很陌生,以為是推銷人員。國內的人經常會在手機上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銷電話和簡訊,不只名字,連生日都很清楚。就連你買了什麼、哪買的、花了多少錢、有什麼嗜好、每天在吃什麼、今天去了哪裡等等一些私密性很強的個人資訊,都會被當作大資料,被企業收集,甚至被政府某些部門利用……正因如此,日本人很抵制第三方支付。
回國時很想見個朋友,只想單純地去某個舊時的去處,能和一個發小或是故友一起回憶回憶、感慨感慨,也不枉「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然真想約見時,那按鍵的手指竟有千斤重。我願「淡以親」,那只是我自己一廂情願地崇尚君子之交,保不定習慣了大環境下的「甘以絕」會否覺得我太唐突?如水的「淡」抵得過朋友圈盛世美顏的浮躁?紛紛擾擾的顧慮,讓我伸出的手指縮了回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