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寳等被要求提交大額報告真實目的何在?(圖)


在中國和其它許多國家越來越流行的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圖片來源:公用領域免費圖片 Public Domain)

【看中國2018年12月25日訊】近日,中國媒體開始熱炒今年6月,央行要求支付寳、微信支付等非銀行機構提交大額交易報告的通知。但媒體報導和學者對這一通知的看法迥然有異。

中國媒體的相關報導主要來自財經網、券商中國等財經類媒體。他們援引的通知是《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通知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寳等在內的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對四種交易情況上報,其中包括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5萬元以上(含5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現金收支;還有,自然人客戶支付賬戶與其他的銀行賬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跨境款項劃轉等等。

相關報導不約而同地強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洗錢和非法融資等行為。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財經分析人士秦鵬不同意這種判斷,

「本能上感覺這不像是針對人民幣,人民幣在國內再怎麼折騰,她也不怕。只有涉及到跨境的(交易),她才會去限制它。」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所謂預防洗錢只是虛晃一槍,「她真正要限制的是涉外的,就是那一萬美元的交易額。因為是非銀行的機構,她可能是通過線上的儲戶,或者是地下錢莊,或者是影子銀行等涉及到外匯進出中國的運作。」

從2016年底開始,隨著中國外匯儲備流失的問題凸顯,中國政府逐漸收緊外匯管制,到2018年更是接連出臺相關規定。今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關於規範銀行卡境外大額提取現金交易的通知》,規定境內銀行卡境外提取現金限額10萬人民幣。

6月央行又推出了前述提及的《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10月,政府部門發布《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就涉及非銀行支付機構,這實際上是對6月份的通知作出了更詳盡的規定。

謝田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還要看到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中美貿易戰已經導致中國出口銳減,並且預期2019年馬上就要開始,出口會大幅度縮減,實際上中共的外匯儲備會面臨枯竭。」

秦鵬認為,6月份的這個通知,涉及到外匯管制更具體的方面,主要是支付寳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跨境支付方面的違規問題,「2013年起,中國外匯管理局開始試行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一共有33家參與了,其中包括支付寳、錢寳,還有財付通等很多(第三方機構)。」

據中國《金融時報》今年9月份報導,幾年來,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的這種境外支付業務迅猛增長。國家外匯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試點支付機構辦理跨境外匯收支金額分別為67億美元、133億美元、222億美元。

但2017年外匯局在對跨境支付機構的專項檢查中,發現了這種業務的三大風險,包括交易真實性審核、超範圍經營和本外幣監管套利風險等。支付寳還因此被罰款60萬元人民幣。

網友「套路段子手」在回覆記者推特採訪時說,中國央行的這種做法是為了建立對銀行之外各類准金融機構的監管架構,包括防止洗錢;與之相比,美國的金融體系早就建立了相關的監管體制。

但謝田認為中美在這個問題上性質不同,「中共她首先是一個強制結匯、控制外匯的這樣一個政權,老百姓沒有自由自在兌換外幣的權利。美國的做法主要還是為了洗錢,雖然中共有時候有一點點防止洗錢的目的在裡邊,但這並不是主要目的。」

謝田依然認為,央行的這個通知主要還是為了進行外匯管控。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