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坐飛機,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了。(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2月26日訊】相信經常坐經濟艙往返中外的華人一定有這樣的體會。坐飛機似乎越來越不舒服,椅子窄,空間小,十幾個小時感覺比一個世紀還漫長……十幾年前同樣坐飛機,同樣坐經濟艙,以前也不覺得那麼難受啊,難道是自己年齡大了?非也!
飛機座椅越來越窄
事實上,覺得坐的不舒服的並不只是少數的一部分人。越來越多的乘客消費者開始抱怨飛機上的座椅太窄:「我只得156CM,身材嬌小,我想趴在飛機上的小餐桌上小睡一會,竟然發現我根本趴不下,座位窄的離譜。」一名美國華人女子抱怨,「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坐飛機飛來美國,也是坐同一航空公司,那時我趴在餐桌上,空間綽綽有餘。」
飛機上的座椅間距到底有多窄?
據澳洲鏡報報導,美國CNN記者做了個對比,他們分別測量了火車、汽車以及白宮記者招待會的座椅間距,測量前後兩排座椅靠背之間的距離。結果,火車座位的間隔高達40英吋(1.02米),普通小轎車前後排相隔32英吋(0.81米),而白宮記者招待會的間隔是34英吋(0.86米)。
那麼飛機上的座椅間隔有多長呢?很遺憾,最長的也只有汽車後座那麼寬敞——根據相關數據,澳洲維珍航空的座椅達到了32英吋;而國際主要航空公司的平均值只有30英吋(0.76米);更為糟糕的是,有些廉航的座椅靠背好像還是不能調的。
從前的飛機座椅並非如此
然而,飛機座椅並不是一直都這麼擠死人的狀態的。
報導稱,1985年,國際主要航空公司的座椅間隔都在34到36英吋(0.86到0.91米)之間,在進入九十年代後,座椅間隔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開始越來越短。等乘客意識到時,他們放腿的空間已經比三十年前少了10厘米了……
越來越多乘客發現,現在坐飛機越來越不舒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另一方面,座椅的寬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2000年前,國際航班的座椅寬窄還有19到20英吋(0.5米左右),但在進入本世紀後,國際主要航空公司不約而同地把座椅慢慢調節到了18英吋(0.46米)以下。
根據Flyer Rights提供的數據,從2000年左右至2010年左右,國際主要航空公司的平均飛機座位尺寸從18.5英吋(47厘米)減少到17英吋(43.18厘米),而平均座位間距則是從35英吋(88.9厘米)縮小到31英吋(78.74厘米)。
這個變化在最近幾年裡尤其明顯。在2010年,波音所收到的波音777的訂單基本都是標準的9排機型,只有15%是10排的機型,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一下子上升到了70%,打破了長達十年的傳統。
不僅如此,各個航空公司都在通過促銷、超售等方面降低空座率,全球的乘客運載率從2005年的75%上升到今年的80.6%,而這意味著飛機變得更加擁擠,乘客沒辦法利用空座來讓自己的旅途更舒適了。
航空公司:利潤最大化
大家也許早有所聞,在最近幾年裡,全球航空的淨利潤不斷上漲。2005年的時候,每搭載一個乘客就虧1.9美元,現在?每多一個乘客就多賺7.7美元!
為了滿足航空公司利益極大化的目標,飛機製造商開始想辦法讓座椅更「苗條」,重新設計座椅後放置雜誌和警示手冊的袋子,將座墊換成延展性更好的彈性網紗材質,還有調整座位間的扶手。
飛機經濟艙的座位越來越窄。(圖片來源:Pixabay)
Teal Group飛航產業分析師阿布拉菲亞(Richard Aboulafia)說:「設計飛機座椅有兩大目標:塞進更多的人和讓整架飛機更輕。」
顯而易見,間距縮短了,座位就可以增加。一趟飛機就能塞下更多的乘客,航空公司自然就能多賺錢。
騰出空間給頭等艙
另一方面,經濟艙讓出了更多空間,航空公司也可以增加更多的「高等艙位」,經濟艙省出來的空間可以多加四排高等艙。換言之,經濟艙的放腿空間都被土豪拿去用了。
事實上,有一個鮮為人知且略微殘酷的事實——我們絕大部分低價乘客,並不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據調查,英國航空有一趟從倫敦希思羅機場飛往華盛頓杜勒斯機場的直達往返航班,共有224個座位:經濟艙(藍色)122個,每個票價876美元,則經濟艙收入為106872美元;高等經濟艙(黃色)票價2633美元,一共40個,收入105320美元;公務艙(紅色)48個單價6723美元的座位,收入322704美元;頭等艙(綠色)的14個座位,每個票價8715美元,收入總計122010美元。
對上面這一堆數字頭暈?簡單點說吧。這趟航班總收入的84%是由非經濟艙乘客提供的。122名經濟艙乘客的票錢加起來還沒有14個頭等艙客人的多……
除了不舒服 更重要的是安全隱患
專家表示,可不要小看縮水的這幾厘米的變化。很多時候你在飛機上「輾轉反側」的原因,就是因為座椅少了一寸。
2013年,空客公司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指出,在18寸椅子上打盹的乘客報告的睡眠質量,比睡在17寸上的高53%,而且他們普遍更不容易醒來和被打擾。倫敦睡眠中心的Irshaad Ebrahim博士表示:「在長途旅行中,一英吋就能帶來非常大的不同。」
在長途旅行中,一英吋就能帶來非常大的不同睡眠效果。(Youtube 視頻截圖)
此外,雖然在飛機座椅設計上有許多方法可以讓空間變大,但有的消費者保護組織仍不買單,它們認為座距縮小不是舒服與否的問題,而是安全的問題。
Flyers Rights主席哈德森(Paul Hudson)表示,為了飛航安全有必要對座椅的座距和寬度設限。乘客越長越大,但飛機座椅卻越來越小,而現行規定仍要求飛機上的乘客要能在一分半內全數撤離。「明顯的,如果你擠進一個非常狹窄的空間,要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逃出來就更難。」
花招百出的航空公司
實際上,調節座椅間距並不是航空公司「揩油」的唯一方法。在很多你沒留意或看不到的地方,他們都動過各種各樣的小心思,簡直可以說是從牙縫裡省錢。
1980年代時,美國航空(AA)的一名空乘發現,將近四分之三的顧客在吃飛機餐時都不吃沙拉里的橄欖。時任美航總裁克蘭德爾(Robert Crandall)得知後,馬上下令去掉飛機餐的橄欖,而這一項調整每年為美航節省下了4萬多美元。
1994年,也是在一個空乘的建議下,西南航空停止為垃圾袋列印公司商標,這一項又為公司省下30萬美元的開支。
瑞安航空還想出了這麼一個主意:取消飛機靠背上的置物袋。因為這樣一來乘客就不會把垃圾放在裡面,省下了一筆清潔維護費用。
有些省錢省出花兒來的廉航,甚至還會讓空姐在飛機起飛前下飛機去做檢票工作——這樣他們就不用多雇一個檢票員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不必太抱怨航空公司的「摳門」行為。某種意義上,正是這些措施才能讓我們買到幾千甚至幾百的低價機票。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那些在頭等艙喝著香檳的乘客出錢,絕大多數航空公司是沒法把跨洋飛機經濟艙壓到幾百美元以下的檔位的。航班就很有可能像1950年代一樣,變成少數土豪才能消費得起的「奢侈旅行」。
總的來說,在價格和舒適度之間,航空公司選擇犧牲後者來彌補前者,而絕大部分乘客因為價格,也不得不接受了這一事實。
責任編輯: 江海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