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貿易戰後效應盡顯 習近平和李克強安撫民企(圖)

 2018-10-23 09: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量企業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地區,外國資金湧入東南亞各國。中國經濟呈現出「國進民退」的局面,民營企業陷入焦慮及困境中。習近平和李克強也接連發聲進行安撫。
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量企業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地區。(圖片來源:ponsulak/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量企業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地區,外國資金湧入東南亞各國。中國經濟呈現出「國進民退」的局面,民營企業陷入焦慮及困境中。習近平李克強也接連發聲進行安撫。

10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出臺更多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具體操作上是由央行向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還可引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資金自願參與,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並且該會議還決定,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外對外資設置的准入限制,實現內外資准入標準一致。還要進一步壓減行政許可等。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21日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一些民營企業家回信,鼓勵民營企業家踏踏實實辦好企業。習近平表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一貫方針不會動搖,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日前,中國長江商學院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民營企業8月份的經營狀況指數與上月相比明顯下跌,從7月的55.6下滑至8月的49.8,是4年來最差的表現。

不久前一篇聲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爭議。雖然官媒對此已發文闢謠,但輿論的議論與猜測持續發酵,令外界廣泛關注,甚至引發中國「政治、經濟同步倒退」的激烈爭議,被認為是北京當局意圖拿民營企業開刀先「試水溫」,致使外界產生對民營經濟前景的擔憂。而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當前仍應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賀強也在網上對「民營經濟離場論」的作者作出回應,稱沒培養好學生,老師也有責任。

賀強寫道:現在民營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是可有可無!民營企業創造了50%以上財政收入;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就業,民營企業佔全部企業的90%以上!

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起到的作用顯而易見。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升,但仍然面臨再度回落的風險,穩定民間投資具有穩定實體經濟的重大意義。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之下,中國經濟正持續放緩。數據顯示,中國的國企實現了利潤的顯著增長,而作為經濟支柱的民營企業卻陷入了萎縮之中,中國經濟整體上呈現「國進民退,外企撤離」的衰退特徵。

而中美貿易戰的後效應也逐步顯現,美國商會調查顯示,約有143家以上在華美企,已遷出或考慮遷出他們的生產線,遷移的首選地點為東南亞地區。

據《彭博社》22日報導,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目前東南亞國家的外國資金正大量湧入,據馬來西亞的馬來亞銀行(Maybank)數據,韓國製造業的外資流入量,在2018年前9個月增長約18%,其中包括對韓國曉星公司(Hyosung Corp.)價值約12億美元的聚丙烯生產項目的投資。

另據泰國央行數據,泰國1至7月的淨外國直接投資額,同比增長53%至76億美元,製造業領域的資金流入量增長近5倍。

菲律賓製造業的淨外國直接投資,也在今年1至7月則從1.44億美元,飆升至8.61億美元。

馬來亞銀行經濟學家Chua Hak Bin和Lee Ju Ye表示,中美貿易戰可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東盟設廠,以規避關稅,包括消費品、工業、科技和電訊硬體、汽車和化學品等行業,已表明瞭對東南亞的興趣。

香港Natixis亞洲有限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Trinh Nguyen也稱,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只會加速生產轉向東南亞的趨勢,由於生產成本和地緣政治風險低,以及貿易自由化,東南亞既是一個巨大的增長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