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深知私有經濟最富活力,它還需要私有經濟發揮積極性。(圖: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9月16日讯】9月11日,中國財經界人士吳小平發表了一篇短文,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此文一出,反響強烈,在一天時間內就有兩萬多條跟帖。
緊接著,第二天,9月12日,官媒就高調反駁。經濟日報發文說,對這種蠱惑人心的奇葩論調應高度警惕。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紛紛轉載。新京報也發文反駁,說吳小平的網文並非孤立現象,而是代表了「社會上的一種錯誤思潮」。
官媒的反駁來得這麼快、這麼高調、這麼大陣勢,可見中共當局確實沒有吳小平說的那個意思,並不打算要私營經濟離場。然而吳小平的一篇短文竟然引起那麼大的反響,那也說明人們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之所以很多人擔心當局會讓私營經濟離場,那和習近平上臺以來的一系列向左轉做法有關,和多位商界大佬最近頻出狀況有關,也和2013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201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有關。這兩份中央文件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等等。
國有資本入股非國有企業即私有企業,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共搞的公私合營。所謂公私合營,就是國家投資私有企業,並由國家派幹部和資本家實行合營。規定:合營企業中,社會主義成分居於領導地位,合營企業必須遵守國家計畫,受公方領導,經營管理則由公方代表同私方代表共同負責(但實際上,私方代表有職無權)。不消說,沒有資本家會喜歡這樣的公私合營,只不過當時的形勢是「三面架機槍,只准走一方」,資本家別無選擇。
那麼,現在中共要搞的國有資本入股私有企業是不是第二次公私合營,會不會和當年的公私合營一樣呢?我以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不一樣之處是,現在的國有資本入股私有企業,不會像過去那樣強調公有成分的領導地位,不會強調遵守國家計畫以及受公方領導,經營管理也不會強調公方代表與私方代表共同負責。也就是說,接受了國資入股的私有企業,平時還是由私企老闆控股和經營管理,老闆還是老闆。但這只是在一般情況下,遇到特殊情況就另當別論了。這就像私企中的黨組織。如今,很多私企中都建立了黨組織,可是這個黨組織和毛時代大小單位裡的黨組織不一樣,在一般情況下,它並不發揮該單位的領導者功能,平時不動聲色,遇到特殊情況才發揮威力。
鑒於毛時代的慘痛教訓,現今的中共當局深知私有經濟最富活力,它還需要私有經濟發揮積極性,因此並不打算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但由於私營企業的私人性,不在當局直接掌控之內,又讓當局感到不放心,因此它要給私企塞進一個坐探,套上一個緊箍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