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的台商猶如「籠中鳥」,衰榮都任由大陸官方決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9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用台灣人的錢來對付台灣人?這樣的招數原來確實存在!台灣陸委會6日公布因應大陸「對台31條」的報告,報告發現,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原來經常受有關部門要求,必須「贊助對台工作」的相關費用,如同徵收政治獻金。
台商被要求「贊助」不聽話者「大刑伺候」
6日陸委會召開記者會,公布因應大陸「對台31條」報告,報告指出,「對台31條」是為了分化台灣人、削弱台灣經濟自主性、影響政府公權力運作為目的的。中國大陸為達到「反獨促統」,一方面透過軍演、軍事擾台、壓縮台灣國際空間、重金挖角台灣邦交國,另一方面釋出「惠台」政策來「安撫」台灣人反彈,並拉攏台灣人,來從台灣內部製造政治、社會及經濟各項矛盾。
至於北京用在「對台工作」的資金來源,陸委會發現,原來在大陸的台資企業經常受各地台辦等部門要求,必須「贊助對台工作」的相關費用、情況如同徵收政治獻金。
此外,對於「不聽話」的台商,大陸當局會實施政治干擾,以「分裂國家」、違反「一中原則」等政治認同為由,激起輿論討伐,並設立網民或有心人士「獵巫舉報」機制,縱容民間對台商強貼標籤。
對於一些「意識上偏綠」的台上,當局會同時透過媒體及網路無限上綱追打,脅迫企業屈從其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而在大陸所有上市的台灣公司,也被要求設立共產黨黨部組織,以加強控制。
陸委會指出,大陸正全面以「網絡安全法」為由,濫用個人資料,並在今年5月開始施行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框架下大量蒐集並利用個人資料,監控範圍涵蓋非中國公民人士。加上所謂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來控制海外業者、藝人、藝文工作者乃至消費者日常的表達自由,強行塑造遵從其意識形態的表象。
事實上,在大陸的包括台企及所有海外公司,都會被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中,編上一組十八位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其管理工具,並以「網絡安全法」為由,對企業的內部政策、對外公關等都加以管控。
對於「不聽話」的台商,大陸當局會縱容網民或有心人士以「獵巫」機制舉報。(Getty Images)
惠台、經濟特區、雙創...殘忍的真相
大陸自2015年開始推出「雙創」政策,把台灣人納入中國新創版圖,而至目前大陸國台辦已經設立75個「海峽兩岸青創基地與示範點」,然而成效有限。例如平潭島「對台特區」,大陸曾宣稱會將當地發展為「兩岸共同家園」,但數年過去,當地還是荒涼一片,更成為了走私等罪犯的溫床。
此外,北京2月提出「對台31項措施」後,各地省市也陸續推出措施,以圖拉攏台灣新一代赴中西進發展。
北京其中一項措施,是針對為拉攏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設立的75個「海峽兩岸青創基地與示範點」,並承諾給予各種優惠。然而台灣當局的評估發現,經上述途徑創業的成功率不及3%,大陸反而藉此吸引台灣青年西進後,將重點從創業扭轉為在當地實習及就業。
《三立新聞網》報導,一名曾在中國青創基地創業的台灣人謝小姐透露,當初自己到了當地後,對方曾承諾給予1年免房租、並補助創業員工的薪資,以及承諾發放所謂的「對接」資金。然而1年後,謝小姐只拿到了些許房租補助,其他的承諾全部都「一場空」,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自己最後只好退場回台。
謝小姐指出,對方曾向自己明言沒法給與本來的承諾,因為「政策有改變」。她指出,中國各地給出的「福利」都不同,以自己為例,青創基地幹部承諾第一年「物業費」免費,即免去1年辦公室房租、地租,大約提供5、6人的空間作辦公室;對方又曾承諾補貼員工薪水,經營有成的話,還會協助自己拿到所謂的「對接」資金和推廣市場,然而最後「說一套做一套」,全部落空。
大陸的台港澳就業證。(微博截圖)
貿易戰誘因下 龍頭大廠紛紛撤離大陸
《日經》、《彭博》8月均報導,台灣不少龍頭大廠,包括鴻海、台達、和碩、廣達等大型電子代工廠,以至寶成等紡織品龍頭都以美中貿易戰為誘因,積極研究撤出大陸、尋找新的投資地區,正為台灣帶來新的機會及新的企業生態。
《日經》指出,1990年代,不少台灣製造業因大陸的低成本投資環境而選擇投資大陸,然而近年大陸生產成本提升、加上投資環境變得不明朗,受政治影響面大......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不少台資都已經準備從大陸撤離、以及減少對大陸生產線的依賴。
加上近年東南亞地區經濟開始起飛,龐大的市場潛能、以及可以不受「北京-華盛頓關係」以及「北京對台」影響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吸引台企往當地設廠。報道指出,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實施的關稅政策,也進一步促使科技及電子大廠撤離大陸。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讓在中國的台商憂心忡忡,紛紛考慮將生產線搬回台灣。(Getty Images)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