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糕」其實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圖乃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上海楓涇有種米糕,是當地土特產食品,製作十分精細,片片薄如蓮瓣,人稱「狀元糕」,這糕點名稱的由來還有這麼一段傳說。
狀元糕的來歷
清代楓涇有一戶貧苦人家,母子倆人,相依為命。兒子叫蔡以台,為人重孝道,聰明好學,辛苦種田之餘,還勤讀苦學。關於蔡以台的孝順,還有這麼一個故事:蔡以台七歲那年,隨小夥伴到曾任翰林侍讀學士的沈辰坦家玩耍,當時已告老回鄉的沈辰坦見小孩來玩,便拿出棗子給他們吃,但蔡以台捨不得吃,將棗放入袋中。沈老問其緣由,他回答道:「我帶回家去,給父母親吃」。沈老聽後十分感動,覺得這孩子心善知孝,將來必成大器,於是便時常輔導蔡以台讀書。
蔡以台雖然家境貧寒,但讀書極為努力,不負沈老的希望,學問日漸廣博。沈老去世後,他在困境中一邊孝敬母親,照顧家庭,一邊依舊堅持讀書。這年正值開考,蔡以台四處籌借赴京趕考路費,因為路途奔波,加上他一貫省吃儉用,吃的很少,結果在回來時走到楓涇南柵街時,就暈倒了。
那裡的一位店堂老闆見有人跌倒,趕緊叫夥計扶入店中。這位老闆開的是一家米糕店,心地善良,待人寬厚。他見暈倒之人臉色蒼白,虛汗淋漓,就猜想是餓累所致,馬上拿來米糕,餵了幾片,又讓人灌了幾口熱茶。一會兒,蔡以台醒了過來,老闆問明情由,果然還沒有吃飯,就拿了幾包米糕送給他吃。蔡以台想到家中母親還餓著肚子,捨不得吃,要帶回給母親吃。老闆見他如此孝順,又再拿了幾包送給他,蔡以台連聲道謝。
就在那一年,蔡以台殿試第一,高中狀元後榮歸故里,回到楓涇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門拜訪那位曾經在患難中救助他的老闆。狀元知恩圖報,來到小小的店鋪致謝的消息,頓時轟動楓涇四鄉八鄰。老闆自然高興非凡。一番歡敘後蔡狀元說,是米糕救了他,使他得中狀元,如果沒有這塊糕,就沒有今天的蔡狀元。
老闆一聽商機來了,連忙高聲宣稱:他店中的米糕,今後改名叫狀元糕,並乘著談興請求蔡狀元題字。蔡以台正想報答店老闆,於是一口答應,並當場揮毫題寫了「狀元糕」三字。後來,老闆將蔡狀元題字做了金字招牌,高懸店門。小店的名聲大振,生意十分興隆。隨著生意的好轉,那老闆更加注重狀元糕的品質,潛心專研製作工藝,這狀元糕也就越做越好,色、香、味俱全,入口而化,成了老少相宜的楓涇特產。後人為仿效蔡狀元孝敬母親一事,在給長輩送禮時總少不了那「狀元糕」,以表孝順之意。
狀元糕雖小,其故事中卻包含了古人孝順、助人為樂、感恩等美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狀元糕展現豐富文化
狀元糕雖小,其故事中卻包含了古人孝順、助人為樂、感恩等美德,實在是令人讚嘆,體現出了中國古老文化中的豐富內涵。然而中共建政後對於中國歷史幾乎是一味貶損,更聲稱:階級鬥爭才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可是從狀元糕出現及發展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感恩,根本就沒有鬥爭的影子,可見中共學說的片面、偏激與荒謬。
可悲的是,由於中共強制推行其邪說,保留傳統美德的中國人越來越少。看來要想恢復中華之美德,首先要做的就是擺脫中共的束縛。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