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典中的經典 諸葛亮五次北伐次次驚心(組圖)

 2018-08-02 09: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諸葛亮北伐,共有五次。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
諸葛亮北伐,共有五次。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勝利;而曹魏也曾發動反擊戰,但不成功。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

227年春天,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將大軍進駐漢中,籌備北伐曹魏。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禪,陳述出師的原因,表明統一中原的希望,開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子午谷之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怯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垂手可得。魏國聚集軍隊「尚二十許日」,諸葛亮大軍可趁機「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便可一舉平定長安以西。但諸葛亮認為此計不定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順利,一旦失利將陷於進退維谷之地,最終選擇了「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確立了先攻佔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於是諸葛亮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以吸引魏軍。魏明帝曹睿乃命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前往抵禦趙雲。諸葛亮則親率主力趁勢向祁山發起進攻。

由於魏國事先無防備,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郡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子脩等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頃刻間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隴西郡太守游楚堅決抵抗,蜀軍難以攻克。曹魏「朝野恐懼」,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救援,親自到長安坐鎮,派大將軍曹真督軍至郿縣防禦趙雲、張郃率軍五萬前往抵抗諸葛亮,曹魏涼州刺史徐邈也遣參軍與金城太守率軍進攻南安郡。諸葛亮也派遣馬謖為前鋒,馬謖到街亭設防。同時,為了防備雍州刺史郭淮從臨渭出擊配合張郃的進攻,於是諸葛亮命令高翔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屯駐在臨渭以北、街亭以南的列柳城。

失守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張郃在街亭與馬謖相遇,可是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舉措煩擾,又不接受王平的勸阻,不在當道之處下寨,反而上山設陣。而張郃先將蜀軍包圍在山上,切斷其水源,後蜀軍因為缺水而陷入內亂,馬謖棄軍逃亡,張郃乘勢進攻,蜀軍大敗,街亭失守。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而張郃又疑蜀軍有伏兵,不作追擊,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街亭失守,列柳城高翔軍又被郭淮攻破,高翔為避免陷入被包圍的境地,於是退去。同時,趙雲在箕谷也出兵不利,蜀軍喪失了有利形勢,諸葛亮取西縣千餘家,後引兵退回漢中。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發的軍法,馬謖的死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佈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佈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佈於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捨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路斬馬謖。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圍攻陳倉——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

諸葛亮揮軍進攻陳倉城。
諸葛亮揮軍進攻陳倉城。

228年冬天,曹魏將領曹休在石亭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諸葛亮聽說魏軍大舉東進,關中兵力空虛。於是書白其兄諸葛瑾:「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遂出兵散關,包圍陳倉。不過郝昭已築陳倉城防備,諸葛亮曾派郝昭同鄉靳詳於城外數次遊說郝昭投降,但郝昭堅決拒絕了。

諸葛亮便揮軍進攻陳倉城。蜀軍沒有以大軍進攻,而是先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雲梯,當雲梯燃燒時,梯上的人便被燒傷,又以繩綁著石磨,掉下城牆,壓毀衝車。諸葛亮便轉用井闌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用土填平護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於是建起內牆,令井闌失效。

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相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曹真派費耀等率軍來救,魏明帝也召張郃前往迎擊諸葛亮,此時蜀軍運送糧食上發生問題,又聞訊魏援軍快到,只好再退回漢中。在退師途中,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攻取武都、陰平——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

229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一說陳戒)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主力軍向建威,牽制郭淮,魏軍知道蜀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蜀軍順利佔領二郡。之後,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率軍回漢中。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復諸葛亮為丞相。至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再戰祁山——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從此司馬懿再不敢輕易出戰。
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從此司馬懿再不敢輕易出戰。

231年春天,諸葛亮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蜀軍。因曹魏大將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張郃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戰司馬懿。其後諸葛亮在上邽打敗了魏將郭淮、費曜,並收割了魏軍的麥糧,與司馬懿軍在上邽之東遇上,司馬懿深知蜀軍勞師遠襲,糧食補給困難,因而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回軍鹵城。

司馬懿進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與蜀軍對峙,不與交戰。張郃認為蜀軍從遠來攻,「孤軍食少」,必然想要速戰速決。所以應該以大軍屯於此處,然後分為奇兵,包抄蜀軍,截斷其後路。但司馬懿不採納。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准,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在眾將的一再要求下,司馬懿只好派張郃攻於南圍的無當監王平,由案中道進逼蜀軍,自己則率眾迎擊諸葛亮。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光斬獲魏軍三千多人,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多。從此司馬懿再不敢輕易出戰。

伏擊木門道——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下令北伐軍撤退的召命,諸葛亮惟有引軍退回。司馬懿欲遣張郃追擊蜀軍,張郃認為「圍師必闕,歸師勿遏」,不贊同追擊未被打敗而主動撤退的蜀軍。但司馬懿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前往追擊。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蜀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

貶黜李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派李嚴督糧草時,怕出問題,於是給他三種選擇。
諸葛亮派李嚴督糧草時,怕出問題,於是給他三種選擇。

之前,諸葛亮派李嚴督糧草時,怕出問題,於是給他三種選擇,叫他便宜行事:「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後來,李嚴怕糧運不濟,就派馬忠、成藩傳喻旨要諸葛亮撤軍。諸葛亮回來後,反而問他:「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另一方面有向後主上表:「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欺騙劉禪說這是策略,又想推卸責任給岑述。諸葛亮經過調查,將李嚴的手書先後比對,發現前後不符,李嚴亦無話可說,被貶為庶人。

揮師渭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而孫權也曾率十萬大軍北上響應蜀漢,但被魏明帝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一次,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適逢水漲,阻斷了諸葛亮和孟琰的聯繫。司馬懿趁機出兵進攻孟琰。結果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橋,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司馬懿看到橋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曹睿便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諸葛亮明白「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只是做樣而已。而司馬懿卻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煩,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以上圖片皆來自中國連環畫庫)

8月,諸葛亮果然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乃率軍襲其後,斬五百餘級,獲生口千餘,降者六百餘人。消息傳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此後國家大計,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令楊儀回軍向魏軍做出進擊的樣子,司馬懿怕是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撤退,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而此事後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營寨,嘆曰:亮真天下奇才也。重新率軍追至赤岸,不及而還。

責任編輯: 美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