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圖片來源:Pxhere)
龍是中華民族和古代王室的標誌,是中國元素中最為神奇的圖騰代表,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都和龍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全世界的中國人都以龍的傳人自居。
傳說中的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鳳爪、鹿角特徵,其身上有魚鱗、魚尾、口角有虎鬚、額下有珠,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中國人崇拜龍的歷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龍的神秘和龍的形象伴隨著王朝的更替,歷史的演變,循環反覆,生生不息。延續到唐宋時期,那時的人們對於龍也有著一種特殊而異樣的感情。
在唐宋文人筆記中,記載著許多關於龍的傳說和神話,似乎代表著那個時候的人們對於龍有著一種樸素而深厚的感情,這其中不乏許多奇妙而玄異的故事,讓人大開眼界的同時,又有幾分疑惑,難道所有的神話和傳說都是無稽之談或者荒誕不經?難道古人只是出於美好的想像而臆造出這麼多有關龍的故事?有沒有可能曾經存在著一種外形上頗似龍的動物?或者許多奇妙的天象中冥冥隱含著一種難以解釋的天道?或者人們只是把一種期盼和願望強加在龍的身上,這裡面究竟寄寓著當時人怎樣的價值判斷?否則為什麼關於龍的傳說生生不息,口口相傳而且言之鑿鑿?
宋人孫光憲在《北夢瑣言》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王氏建後蜀,當時的梁州有一場大旱,人們四處祈禱均無所獲。有一個僧人云游到了梁州,聲稱其能降雨。這個僧人求雨用的方法很古怪,他讓人準備了一個非常大的能夠貯水的瓮,然後坐於其間,以水淹滅其頂,孤坐其中三天,居然天降大雨。當時的州官非常詫異,盛情款待,而老百姓也雲集府門,爭睹其顏,此僧不知所終。
有一天,另外一個僧人遇見了他,問他究竟運用了何等法術竟能降雨?此人說「此乃閉氣之法,練習一個月就能學會,本法於深潭中做廟宇,與龍相系,龍為定力所制,必能使其驚動,因而致雨。但是我若不隱藏在瓮中做法,必定會為此龍所害。」玄妙乎?這個僧人難道真的練就了辟谷之術或者現代武俠小說裡所說的龜息大法?人神相通且具有縛龍之術?還是此人有著鬼神難測法術,善於觀察天氣風向,提前預知梁州很快就會降雨,專此故弄玄虛?反正神龍能夠降雨則是彼時人們所堅信不疑的。
古人曾經記載了當時許多地方都有龍的隱身之處,許多人都見到過龍,龍這種神物究竟是存在於人們的心裏,還是一種像龍的動物而以訛傳訛,或者人們有意識的把俗物神秘化,這樣作的本意究竟何為?據記載,後蜀時,夔州的大昌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或白或黃,波光粼粼,攪之不動,只有泡沫而已,當時的人們都不感到驚奇。而秭歸的永濟井鹵槽上留有龍的蟠紋,與大昌人們所見之物無異,有見識的人說龍有靈瑞,如今見龍升天,其身形留存了鹵中,所以難以呼風喚雨。當時的雲安縣有一座漢成宮,在山頂上有一個天池,深七八丈,內中有一動物,長八寸,五顏六色,經常躍於水面,像小龍。而夷陵清江有一狼山潭,其中有龍,當時有一土豪祈雨而見之,當時見水面露出錦被,還浮出非常大的木頭,橫塞於水面,像是龍的巢穴。而在遂州的高棟溪潭邊,每年都有人見到龍。龍究竟是什麼樣子?人們雖然說法不一,但都對龍的存在毫不懷疑。
當時的人們認為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龍因為苦於行雨,而多四下奔逃藏匿,不作為或亂作為,常為雷神所捕,這些龍多藏在古木及楹柱之內。如果在曠野之間,則無處逃匿,就會選擇藏於牛角或牧童之身,往往無辜的牛和牧童就會因為此事而被雷神震死。如後蜀時有一個青年叫做郭彥郎,在江上行舟,吃飽了喝足了剛想休息,忽然心神恍惚像做夢一樣,夢見一黃衣人對他說:「不要做錯事」,而於其口中探得一物而去,醒來後發現咽喉中腫脹疼痛。當時的艄工們只見船上雷電交加,天色晦暗,雷聲震耳欲聾,這大概就是逃匿的龍藏入其口中吧。又有南山宣姓者,說有一條龍藏入了他的中指骨節中,看樣子不像是聳人聽聞的誑言。
龍是民間神物,對龍大不敬,就會招致一些飛來橫禍,甚至白白搭上性命,這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對於龍的精神崇拜和內心敬畏。後唐同光年間,滄州有母子倆苦於苛捐雜稅,外出流浪。路逢白蛇,其子以繩系蛇項,提著此蛇同行。不一會兒,天上出現了一片白雲,接著雷電交加,似有物將此子提升至半空,被雷火燒殺而墜地。而後背書寫有大字,人們都不認識。忽然有一人言道:「何不用青物蒙之,即識其字。」遂以青裙蒙之,有識字之人讀曰:「此人殺害安天龍,為天神所誅」。
唐天復年間,澧州葉源村有村民鄧氏用火耕的方法種田,積柴草於天井中,火勢烈焰衝天,井中龍突然騰空而出,其須帶為火所燎,彼時狂風大作,火勢一發不可收拾,飛入空中的龍扑騰半天火焰不滅,後來竟然倒地而死,其身長達數百步。村民們以為此事非常不吉祥,紛紛遷徙他處居住。
後梁末,辰州有一村民向氏也燒起了一條龍,四面風雷急雨,不能扑滅,後化為灰燼,而龍角不化,瑩白如玉。向氏認為這是一個寶貝而珍藏之,湖南有一司馬叫做高郁者巧取豪奪以高價購下。當時的術士對他說:「高司馬你就要大禍臨頭了,怎能用這種不祥之物促使其禍患加速呢!」很快此人就被誅殺了。
而下面這個故事,究竟是龍還是魚?抑或人們說不清楚當時的天象而臆斷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後蜀時,梓州有一個叫做張溫的,喜歡捕魚,有一天與賓客遊玩至一個大龍潭時,天氣炎熱,此人立即躍入潭中戲水解暑,然後用魚網捕獲了一條魚,這條魚一尺多長,長著金色的鱗甲,撥剌跳躍不停,岸上的人們都很驚奇。過了一會兒,天色忽然就暗淡了下來,風雨大作,張溫嚇壞了,惶恐之下撒腿就跑,跑了好幾里地後發現其他地方都是艷陽高照。自知原來所捕獲金魚即潭中龍也,此龍以魚為假服,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貿然招致禍患,如果不是風雨大作天示異警,可能就難逃一死了,作者告誡當時的人們,龍潭之中捕魚釣魚,應該引以為戒。
另有一則故事與此類同,有一李宣者,在陽縣當縣長,陽縣的左方有一大潭,傳說有龍居住,看見的人都說此物非常美麗,李宣喜歡釣魚,有一天來到潭邊,剛垂下竿,潭中的龍就顯身了,彼時潭水像錦被一樣震盪開來。李宣嚇得魂飛魄散,連魚竿都顧不上了,拔腿就跑。人們的解釋非常有意思,認為釣者都是以煎燕為魚餌,而龍則是非常喜歡吃這種食物的。
在遠古時候,有一種動物就像是現在人們描述的那樣,對於風雨雷電有種特殊的感知作用,它一出現就驚雷陣陣,狂風大作,繼而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恐怕誰都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因為對於自然界來說,奧秘太多,人類無法窮盡所有的未知。否則歷史上怎會留下這麼多的有關龍的傳說和種種跡象?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龍」真的曾經出現過。
歷史記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而現代的松花江流域曾經屢次被人報導見過一種像傳說中的龍那樣的蛟,它和龍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會出現?現代科學未必能夠解釋得清楚這些古怪離奇的事情。
而關於龍的傳說,最有名的則是唐李朝威的小說《柳毅傳》,故事如下,秀才柳毅赴京應試,途經涇河畔,見一牧羊女悲啼,詢知為洞庭龍女三娘,遣嫁涇河小龍,遭受虐待,乃仗義為三娘傳送家書,入海會見洞庭龍王。錢塘君驚悉侄女被囚,趕奔涇河,殺死涇河小龍,救回龍女。三娘得救後,深感柳毅傳書之義,請乃叔錢塘君作媒求配。柳毅為避施恩圖報之嫌,拒婚而歸。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為漁家父女同柳家鄰里相處,與柳毅感情日篤,遂以真情相告。柳毅與她訂齊眉之約,結為伉儷,幸福一生。多麼美好的傳說,令人心旌蕩漾,龍女的知恩圖報,是否能夠喚起現代人最缺乏的感恩之心呢?
吉龍是所有中國人最神聖的圖騰崇拜,中國龍是中國人精神的象徵,也是龍的傳人中華民族騰飛的希望所在,古人和今人一樣在龍的身上寄託了太多美好的願望,願它化身吉祥帶給多難的中國人更多的希望,是以為記。
責任編輯: 姚馥鎂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