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兩個小發明 最初被用來拯救百萬中國人性命(圖)

 2018-05-01 01: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伍連德和其著作《中國醫史》。
伍連德和其著作《中國醫史》。(看中國合成圖)

霧霾,已經成為時下中國社會最大的煩惱之一。碰到霧霾天該怎麼辦?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戴口罩。口罩已經成了中國人「自保」的重要工具。

你知道口罩很有用,但是你知道是誰,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嗎?你知道是誰,推廣用口罩預防傳染病嗎?

他是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他是日本的首位「中國交換教授」;他是世界知名公共衛生學家,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他在中國主持興辦了20多所著名的醫院和醫學院校;他先後發起成立了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防癆協會;他主持並主辦了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他曾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併進行推廣;還發明瞭中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旋轉餐臺」;他在中國幹過最驚天動地的大事是:在百年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拯救了中國大地無數的生命!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他,就是伍連德

他的父親伍祺是廣州人,16歲,帶著一張草蓆和一個枕頭,就獨自跑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闖蕩,後來和本地建築商的長女林彩繁成婚。

兩人共生了15個孩子,存活下來的有11個,伍連德,是他們的第4個兒子,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取名伍連德,意為兼備五種美德。

從小,伍連德就顯露出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決心。1886年,7歲的他進入大英義塾就讀。這所學校主要用英語教學,家裡並沒有給他提供好條件和環境,有的只是他日復一日的自強不息。家裡沒有專門供他學習的房間,他就哪裡空就在哪裡學。他家只有一盞煤油燈可以照明,為了不影響家裡的其他人,他每次都等到家人入睡後,才點燃起碗裡的小椰油燈,在搖晃不定的燭光下苦讀,在他的努力下,他不僅成為同齡人中成績最好的,而且還超過了許多高年級學生。

有一次,他放學回家後就病倒了,他的母親急忙去請中醫,醫生說是小風寒,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可是一個多星期過去了,病情絲毫不見好轉。他的父親又急忙去請鎮裡最好的西醫。西醫看完後,只能搖搖頭。之後請了很多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

三個星期過去了,大家都絕望了,打算給他準備後事,沒想到,他的病竟奇蹟般地好轉了!從這以後,原本想當一名翻譯的他,最終選擇了醫學作為職業。

17歲時,他就考取了英國女皇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在劍橋讀書的五年零三個月裡,幾乎囊括了學校所有的獎項。

1899年6月,獲得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並考取聖瑪麗醫院獎學金,成為該院的第一個中國實習生。

1902年,取得劍橋大學醫學士學位,先後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與研究。曾得到英國生理學家兼醫史學家福斯特、腦神經生理學家謝林頓等著名學者的指導。

1903年,年僅24歲的他,就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1904年底,他回到檳榔嶼,在珠烈街開設私人診所,並積極參加華僑社會服務,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1907年,胸懷報國理想的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邀聘,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職)。

到天津一上任他便請教師學習中文,很快就學會了用普通話講課。他在與梁啟超、辜鴻銘、胡適等人的交往中,對中國古籍也逐步有了瞭解,加深了對祖國歷史的認識。

1910年冬,西伯利亞與中國東北哈爾濱一帶肺鼠疫流行,疫情擴散迅速,一路南下,直逼京畿。當時日俄以保護僑民為由,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將不准中國人進入參與防疫,進而控制東北三省。晚清風雨飄搖,列強虎視眈眈,鼠疫又是可怕無比的大疫,情況真是惡劣到不能再惡劣。

正在天津主持中國第一所現代醫學院——天津陸軍醫學堂的伍連德,臨危受命,辭別妻兒,年僅31歲的他,只帶著一個助手就抵達哈爾濱。義無反顧地直撲一線,出任清廷特派全權總醫官。

疫情遠比他預料的要嚴重得多,一個英國制的中型的顯微鏡,及研究細菌工作的必需品:酒精、試管、剪刀、鉗子。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便是伍連德所有的工具,剩下的就是勇氣和決心。他要以一己之力,對抗肆虐人間的妖魔。

他說:「我覺得一個人,擇定了他的工作後,就應該認真去做。千萬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

在當時的醫學界,以日本細菌學家北裡柴三郎為首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鼠疫是由鼠傳染給人的,對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滅鼠。

伍連德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是可以通過人和人之間傳播的。他仔細地調查研究,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率幾近百分之百。並立即組織力量,採取果斷隔離措施,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

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區,不顧政府和其他醫生的反對,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

當時人們並不瞭解肺鼠疫,是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經呼吸傳染的。醫生護士也都不戴口罩。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伍連德發明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

這種口罩的製作方式簡單,每個只需國幣二分半,價廉物美,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老百姓們都紛紛戴上了口罩。

1911年4月,奉天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這種方便實用的口罩,受到各國專家的讚賞:「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防治鼠疫期間,他發現,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從衛生角度來看,應該採用西方的分食制。可是分食制很難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他想到「雙筷制」,即為每位用餐者準備兩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衛生問題解決了,但取食很不方便。經過反覆考慮,他發明瞭一種介於共食和分食的方法。就是今天我們中式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旋轉餐臺」。用餐時在每道菜餚旁放一杓或筷,作為公用,用以把菜取到自己的碗碟中。這種方法既解決了共食傳播傳染病的問題,又照顧了中國人的用餐習慣。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伍連德發明的。

他的一系列措施開始實行一個月後,到了1911年3月1日,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伍連德從此名揚天下,他拯救了數十萬、上百萬的性命。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隔離等辦法,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直到今天,世界各國,用於防治非典等傳染病的緊急措施,許多都是從他這裡沿用而來的。

當時他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傳遍世界各地!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莫理循1911年7月9日,寫給他的信中提到:「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1911年4月3日至28日,「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奉天(瀋陽)召開,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位醫學代表參加大會,日本細菌學家北裡柴三郎,企圖壓服中國醫生接受他做會議的領導者。而另外11國的專家公推伍連德為大會主席。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如今一百年過去了,除了伍連德,再也沒有誰敢用這個稱號,這也是近代在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

1913年,他的文章發布在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Lancet》上,成為中國史上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梁啟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這一場東北鼠疫的戰爭結束了,但是還有更多的戰爭在未來打響,憑藉著自己的研究和經驗,他先後兩次杜絕了哈爾濱霍亂的大流行,杜絕了上海爆發的中國最大的霍亂的流行。

1916年前後,他讀到美國醫史學家,加里森所著《醫學史》,全書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介紹,短到連一頁都沒有,且有謬誤。他致函作者質詢,作者復函說,既然中國醫學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為何中國人自己不向人們宣傳介紹?

他震動很大,深深地感受到,必須研究中國醫學史,並將中國在醫學方面歷代的,發明創造向中外廣為介紹。於是他與王吉民合作,用英文著成了《中國醫史》。該書於1932年出版,並再版多次,成為早期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的英文著作,受到國外醫學家的重視。

鴉片誤國誤民,他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禁毒事業,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監督焚燒鴉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人早聞他的大名,想要他參與對中國的細菌戰,他誓不與日本人合作。從哈爾濱赴大連途中,他被日軍誣為間諜拘留並關入地牢。淪為日本人階下囚三天兩夜後,經英國駐瀋陽總領事伊思特斯營救,才僥倖脫險。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他,才知道他在上海的家也被日軍炸毀了。

他被迫離開了中國,回到故鄉馬來西亞的檳城。與家人離開中國在故鄉他開了一個小診所,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當地顯貴多次勸說他出任政府職務,他都以年邁為由謝絕。老人經常悠閑地在街頭漫步,並偶爾用廣東話勸小販們「不要抽煙喝酒,多運動」。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他為之付出了青春與熱血,服務了20年的東北。

1959年,晚年的他在寫就了650頁的英文自傳,自豪而坦然地題寫了書名:《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此書由劍橋大學出版。

他生前還有一項更大的榮譽,那就是被提名為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因為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這個消息直到2007年,才被正式公開。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是曾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因為他晚年隱居海外,在歷史的巨變中,他的名字如無根之萍,隨波沉浮,淹沒在中國各處厚厚的典籍雜文中。而在國外,關於他的論文和研究卻從未間斷。

 

責任編輯: 美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