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由西向東閃擊波蘭,蘇聯由東向西入侵波蘭。(網絡圖片)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其秘密補充協定,根據這份密約,9天後即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分納粹德國由西向東閃擊波蘭,9月17日蘇聯由東向西入侵波蘭,二戰爆發,希特勒和斯大林是二戰的罪魁元凶。
教科書告訴我們,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分,納粹閃擊波蘭,二戰爆發。希特勒是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然而,隨著有關檔案的解密,這個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這個條約還有一份秘密補充協定。這個犯罪密約的核心內容是:
一、一旦波羅的海國家(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所屬領土發生領土政治變動時,立陶宛的北部邊界應是德、蘇利益範圍的邊界。
二、一旦波蘭所屬領土發生領土政治變動時,德國和蘇聯的利益範圍大體上以納列夫河、維斯拉河和散河為界。
三、在東南歐蘇聯強調它對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國宣布它對這一地區在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係。
四、本議定書雙方將嚴守秘密。
1943-1944年間,德國外交部把文件制做成了縮微膠片。1945年春,外交部下令銷毀全部檔案,執行這項命令的卡爾・馮・列希只銷毀了全部文件,而把縮微膠片藏在一個鐵盒內,用油布包好,埋在舒堡市城堡公園裡。
5月12日,卡爾・馮・列希向英軍中校羅伯特・湯姆遜報告了縮微膠片的事。
5月14日,挖出裝縮微膠片的盒子,20卷縮微膠片共拍下9725頁文件。
5月19日,送到倫敦(蘇聯1989年8月15日《消息報》)。
1946年5月22日,美國《聖路易斯信使報》發表了駐紐倫堡記者Mr.Richard L.Stokes關於蘇聯和德國簽訂的「秘密補充議定書」的報導,並刊出議定書全文,至此社會主義陣營以外的國家皆知蘇聯和德國是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1948年,美國國務院用英文和德文出版了德國外交部的外交文件,其中包括1939-1941年蘇德關係方面的文件。這部文件的基礎就是德國外交部官員卡爾・馮・列希提供的縮微膠片中的文件。
同年,蘇聯出版了《歷史的偽造者》,指責西方國家偽造歷史。一方言之鑿鑿,一方矢口否認。這便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所謂的美國蘇聯之間的「文件戰爭」。
1988年,蘇共政治局委員、蘇共中央委員會書記А.Н.雅科夫列夫派出歷史學家兼《新時代》政治評論員別澤明斯基前去波恩尋求由聯邦德國檔案館得到《秘密補充議定書》的原始文件,別澤明斯基從聯邦德國帶回來德國文件膠片,並提交一份「調研報告」,認定膠片文件是真實的。
1989年5月,第一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召開。6月2日,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一個以А.Н.雅科夫列夫為首的二十人組成的「依政治和法律評價1939年8月23日簽訂的蘇德條約的委員會」(簡稱評價委員會)。
評價委員會在莫洛托夫的保險櫃內找到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的拷貝膠片,拷貝膠片的內容與別澤明斯基從聯邦德國帶回來的膠片內容完全一致。此外還找到一張標示德國和蘇聯兩國在波蘭領土上分界線的地圖,李賓特洛甫和斯大林都在地圖上簽了字。
1989年12月23日,А.Н.雅科夫列夫在第二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上報告:評價委員會確認《秘密補充議定書》的簽署和存在。12月24日,第二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以贊成票1435張(75%),反對票251張,棄權票266張,通過決議:確認1939年8月23日和9月28日蘇德兩國簽訂的所有秘密協議「從它們簽訂之時起在法律上就是沒有根據的和無效的」。
1992年,俄羅斯「接收蘇共和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檔案的委員會」主席沃爾科岡諾夫在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超級絕密№1文件袋中找到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的俄文原件。1992年10月27日,А.Н.雅科夫列夫向輿論界展示了蘇德簽署的瓜分中歐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秘密補充議定書》。
至此,我們的教科書應該改為: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其秘密補充協定,根據這份密約,9天後即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分納粹德國由西向東閃擊波蘭,9月17日蘇聯由東向西入侵波蘭,二戰爆發,希特勒和斯大林是二戰的罪魁元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