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俄呼籲處理列寧屍體 竟提出「讓中共掏錢」?(圖)

 2017-11-04 08: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俄呼籲處理列寧屍體竟提出「讓中共掏錢」?
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Oleg Nikishin/Newsmakers/GettyImages)

【看中國2017年11月4日訊】2017年是前蘇聯共產黨黨魁列寧發動「十月革命」的100週年。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呼籲推倒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重新安葬列寧遺體。並稱,中共喜歡列寧,轉葬費可以讓中共掏錢。

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自由民主黨議員蘇哈廖夫,近晶,給上議院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寫信,要求拆除位於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他說,2017年正值紀念1917年的俄國「10月革命」100週年,圍繞下葬列寧的有關爭論應該到此結束了。

3月上旬正好是十月革命的前奏,俄國二月革命爆發100週年。二月革命導致末代沙皇下臺,結束了3百多年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俄羅斯東正12日發聲明,呼籲從莫斯科紅場清除掉列寧遺體,下葬列寧。

聲明說,列寧遺體是20世紀製造迫害和折磨主要凶手的象徵,下葬列寧後,俄羅斯更應該把一些主要城市、州和街道重新命名,恢復這些地方的歷史名稱。

俄羅斯「Lenta新聞社」13號報導,俄烏蘭烏德市政府正在研究這一提議,將市中心的巨型列寧頭像拆掉,換成佛雕像。該倡議得到數千名當地民眾簽署。

有俄羅斯專家表示,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對列寧的遺體問題已經不感興趣了,但是一些中國人卻非常喜歡它,他們到俄羅斯旅遊一定要到紅場看列寧墓。

REN電視臺表示,既然中國人那麼喜歡列寧遺體,轉葬費可以讓中方掏錢。有俄羅斯評論人士則建議說:最好的列寧遺體處理方式是:「應該把列寧遺體送給中國人。」

大陸撰稿人朱欣欣:「這說明在列寧的故鄉:俄羅斯,列寧已經被徹底的拋棄了,之所以被拋棄,關鍵在於列寧的真實歷史,真實的面目,已經為俄羅斯所瞭解。」

朱欣欣認為,現在有些國家也只是藉著列寧和馬克思,這些所謂共產主義的領袖,所謂的思想家,只是做一個招牌罷了。

據報導,從蘇聯解體前夕的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今,圍繞下葬列寧的討論在俄羅斯社會一直持續。在葉利欽時代,當時的俄羅斯東正教大牧手阿列克謝二世也曾呼籲下葬列寧,他說,不應把紅場變成墓地。

朱欣欣:「俄羅斯移走這個列寧墓不僅僅是一個關於一個屍體的問題,最關鍵的表明一種歷史的態度,就是對列寧,這種殘暴的國家恐怖主義政策,這種專制的制度,進行一個徹底的決裂,這是俄羅斯的一個態度。」

朱欣欣說,儘管俄羅斯曾經是一個推崇極權的強人統治,但現在已經踏上了民主的道路,是不可能再回到列寧的獨裁專制的時代了。

列寧1870年出生在辛比爾斯克城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一位虔誠的東正教徒,列寧在喀山國立大學時,因為參加一項反沙皇的學生騷動,遭大學除名。

《共產主義黑皮書》中記載,列寧在1891年搬到首都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6年,列寧因為煽動叛亂而遭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亞3年。

獲釋以後,列寧搬去德國,1903年,列寧從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將自己的追隨者分裂出來,稱為「布爾什維克」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卻私下接受正打算擊潰俄國的德國政府資助,號召人們推翻沙皇退位後選出的臨時政府,並在1917年發動了「十月革命」,推翻當時的民選政府,殺掉沙皇全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始了他的紅色恐怖統治。

列寧發動的三年內戰,犧牲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他的農村政策使俄國在1921年陷入大飢荒,餓死520萬人。他用軍事手段和毒氣來鎮壓工人農民反抗;10年間消滅了1萬名神職人員;建立秘密警察組織「契卡」迫害知識份子,1918年蘇俄建立了其第一個勞改營。

俄國經濟也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執政下陷入災難。1921年蘇俄的工業生產水平,已經下降到不及1913年沙皇時代的五分之一,政府故意濫發紙幣,意在消滅人們的存款,結果物價飛漲,到1923年,蘇俄的物價比1917年前已經漲了一萬倍。

列寧在1924年初死亡,以色列神經系統科學家團隊透過歷史文獻研究,認為列寧可能死於梅毒。然而列寧的紅色恐怖統治被斯大林進一步在俄國繼承,並擴展到海外最終禍及中國。

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兩次批評列寧推行紅色恐怖,在一戰時為了權力賣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綜合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