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目犍連救母脫離餓鬼道(圖)
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尊者聽從佛陀的指示,齋供眾僧而解救了本在餓鬼道受苦的亡母。(圖片來源:Pixabay)
今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又稱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簡稱盂蘭節。其實,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尊者救母。此故事為目犍連聽從佛陀的指示來解救本在餓鬼道受苦難的母親,因此並非外界所認為的,本是源自儒家文化的忠孝故事。
「盂蘭盆」(音譯又為:烏藍婆挐),梵文為Ullambana,意思是「救倒懸」,也就是指解救墮入餓鬼道遭受痛苦的亡者。它是出自於西晉佛教譯經高僧竺法護(又稱支法護)所翻譯的《佛說盂蘭盆經》。
目犍連欲救受苦亡母
在《佛說盂蘭盆經》中,佛陀是這麼開示,引導目犍連去解救亡母的:
釋迦牟尼佛的一大弟子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他以道眼觀審世間之際,發現自己的亡母因為生前的罪業深重而墮入餓鬼道。眼見亡母無法吃喝,已經瘦到不成人形的皮包骨了。目犍連實在哀痛萬分,他立即以缽盛飯,送到亡母面前讓她享用。目犍連的母親在得到缽飯後,因為害怕其他餓鬼來搶食,立刻以左手擋住缽,右手趕忙抓飯吃。可是,飯還沒到嘴中,就化成火炭,遂讓她不能食用。目犍連見狀,不禁大叫,悲號涕泣。接著,目犍連立刻去見佛陀,告訴佛陀這件事情的經過。
佛陀對他說:「你的母親罪業深重,並非依靠你一己之力就能救得了的。你雖然孝順,撼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卻是無可奈何的。你必須仰仗十方眾僧的威神之力才能讓你的母親解脫痛苦。我現在就告訴你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陀指示終成盂蘭盆節
佛陀告訴目犍連說:「七月十五日,是十方眾僧自恣(結束「夏安居」這種特別修行期的儀式)之際,現在父母是處於厄難中者,以及一切眾生應當為七世父母來準備飯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物。並將它們擺放在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這一天,無論是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是在樹下經行,或是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是十地菩薩大人,依靠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光無邊無際。然而有供養此等自恣僧之人,他們現世的父母、六親眷屬,得以即時從地獄、餓鬼、畜生三種悲慘處境之苦難中解脫出來,衣食無拘;若是父母仍在世之人,得以享受福樂百年;若是七世父母已生天,則能自由舒適的化生,入天華光。」
目犍連聽了,立刻遵照佛陀的指示實行,在以盆齋供十方聖僧之後,果然借助僧眾的功德而解救母親脫離餓鬼道。目犍連這才消解了哀痛。
歡喜的目犍連又前去詢問佛陀:「弟子的生母,承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而獲得善果。未來世的一切佛弟子,是否也應該要奉行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佛陀答覆:「問得好,我正要說呢,你就提問了。一切眾生皆應當在七月十五日,佛的歡喜日,僧的自恣日這一天,為此生在世的父母、過去七世的父母,來準備百味飯食,安置於盂蘭盆中,齋供十方自恣僧。此舉能夠使得今世父母長命百歲而無病痛,亦沒有一切苦惱之患,也能讓七世的父母能夠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佛弟子應當慈孝,常常憶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並為他們實行盂蘭盆,齋供佛及僧,以報答父母長日養育、慈愛之恩。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法。」
當目犍連遵從佛陀指示,供養眾僧並將功德迴向給亡母而讓亡母獲得善報,脫離餓鬼道後,從此往後,民間逐漸盛行齋供盂蘭盆。南北朝以後,佛教的盂蘭盆節更是成為民間一大節日。
參考資料
任采真〈七月半話中元--地官赦罪和盂蘭盆節〉
盂蘭盆公案(ctworld)
《佛說盂蘭盆經》(維基文庫)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維基百科)
盂蘭節(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