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看文憑,做到這4點,才叫有文化。(圖片來源:Pixabay)
讀書多的人並不一定有文化,見識廣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化。一個人,如果有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做到這4點,才能叫有文化。
一、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一個人心平氣和,做事妥帖,做人禮貌,這就是修養。
在古代,人們常以玉比君子。認為君子像玉石一樣溫潤,光華內斂。
古人讀書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養是生活在心靈裡的沉澱,也是精神自我修煉的成果。只有凡事看得淡,才能自持、有度,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二、無需提醒的自覺
一個有文化的人,必是個自覺之人,上車自覺排隊,打飯自覺排隊,見到老人自覺讓座,別人輸密碼的時候自覺迴避等等。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覺是不需要提醒的,一個人如果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就會有自覺的行為。
體諒老人的身體不好,所以會自覺讓座。知道密碼是別人的隱私,所以會自覺迴避。
一個人如果用心去關照別人,那大部分的禮貌其實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覺。
三、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在公交車、地鐵、高鐵、飛機上,雖然大家素不相識,但卻很容易判斷一個人的素質高低。
說話、聽歌、吃東西這些都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你的自由影響了別人,那你就是越界了。
在一個公共區域裡,有素質的人說話都是低語交談,以不影響別人為標準。
懂得如何給自己和他人都讓出一條路,讓彼此都好走,不至於狹路相逢,各自落水。
四、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善良是不讓人難堪,善良是懲強扶弱,善良是扶危濟困,是發自內心的為別人好。
善良是一種細膩的生活體驗,要體會到每一個人的感受,任何時候帶給別人的,都是一種信任與關懷。
善,是人性中所蘊藏的一種最柔軟,但卻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懷。無論多麼艱難,也應堅持善良;無論多麼孤獨,也要堅守人格的高尚。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人生只有經歷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會珍惜!把往事當做一場宿醉,讓愛恨成為流水落花,看淡一切,一切也就是過往煙雲。凡事看得淡,就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擾,多一份滿足,多一份快樂。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