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虐民而自刎的清官
清朝順治年間,有個渭南縣人,名叫孟化龍,他被派往山東武定州,擔任刺史。孟化龍為政清廉,體察民情,對貪官污吏橫徵暴斂的行為,深惡痛絕。他到任後,武定州正遭水災,到處是汪汪積水、殘垣斷壁和成群結隊逃難的災民。孟化龍面對著洪水帶來的災難,感到責任重大。於是,他一面張貼佈告,號召逃難者迅速回鄉恢復生產,一面撫慰災民,安置生活,忙得廢寢忘餐。
不料,山東藩司(官職名)卻按舊例,又給武定州的災民,派下了勞役。孟化龍接到公文,痛心疾首:怎能去派那些衣不遮體、飯不飽肚的老百姓去服勞役呢?他心一橫,把公文扯得粉碎,堅決不派。
孰不知,這下得罪了頂頭上司。沒隔幾天,山東藩司又一連下了幾道公文,命令他向老百姓徵收餉金。一道比一道急,一道比一道嚴厲。孟化龍拖了幾天,頂不住了,面對著一封封催命似的公文,傷心地掉下了眼淚,最後只得違心地徵收了7000多兩白銀,親自解送給藩司,想向他說明,武定州的老百姓因受災嚴重,再也徵收不出餉金了。
但他卻沒有料到,藩司收了白銀後,翻臉無情,竟藉口前任拖欠,硬要把他帶來的7000兩白銀頂替,並威逼他繼續徵收餉金補交。
孟化龍不畏權勢,據理爭辯,可藩司根本不聽,還威逼他限期補交齊。無奈,孟化龍只好頹喪而歸。一路上,他看到了飢寒交迫的老百姓,感到再也不能徵收了。如再徵收,老百姓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到何處去講理呢?社會黑暗,朝廷昏庸,上司暴殘,有理無處訴。於是,他毅然決定:「寧願丟棄烏紗帽,決不敲榨老百姓!」當天,他棄官回鄉走了。
當孟化龍行至濟陽縣時,天色已晚,只好住進了客棧。夜裡,他輾轉反側,無法入睡,想到皇帝的腐敗,藩司的貪婪,老百姓的苦難,頓時悲憤難抑,揮毫題詩於牆壁上:
薄宦天涯愧此生,
家園千里夢難成。
勞心撫恤催科急,
無限當年鄉里情!
一官羈絆百愁生,
催檄句句刺心疼。
無邊華髮鬢邊起,
總是憂思織得成…
孟化龍熱血上湧,頭暈目眩,雙手顫抖,再也寫不下去了。他悲憤交加,抽出劍來,刺入咽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盂化龍不忍虐民而自刎的噩耗,迅速傳遍了周圍城鄉,老百姓如喪考妣,哭聲動天,大家集資為他塑像立祠,經常祭祀,數十年如一日。
(事據《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