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年增150萬新移民 北京有意沖淡香港價值(圖)

 2017-06-18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中港矛盾激化,示威人士在中聯辦門外高舉反中標語及港英時代的「龍獅旗」。(圖片來源:VOA)
中港矛盾激化,示威人士在中聯辦門外高舉反中標語及港英時代的「龍獅旗」。(圖片來源:VOA)

【看中國2017年6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靈素綜合報導)港人過去20年深受「鄰近經濟強國」影響,自由行、雙非嬰、水貨客等衝擊升,此類問題對香港市民生活影響極大。港府統計數字顯示,從1997年7月至2016年底,累計有93.5萬名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加上20萬名雙非童,30萬名持各類簽證來港定居的內地居民,總共近150萬「新香港人」湧至,衍生房屋、醫療、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中共分化香港人口之說不脛而走。

據《蘋果日報》消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玉萍主力研究移民政策發現,香港市民近年來排斥移民情緒升至97後高點,她說:「不能否認香港存在嚴重的反移民情緒」。在政治層面,中共對港的政治干預增加,引發香港社會不安情緒,而2003年是港人對「新移民」態度轉變的分水嶺。

在經濟層面,房屋問題、自由行政策,統統傷害香港市民生活。最終不滿情緒投射向內地移民。

據美國之音報導,從2011年底開始,中港兩地民眾磨擦的事件接連發生。2012年1月初,九龍尖沙咀一間經常有大陸遊客光顧的名店保安員,阻止香港人在行人路拍攝櫥窗,激起港人不滿;2012年1月中,大陸遊客在港鐵車廂吃點心面,被港人乘客阻止,雙方對罵短片在網際網路上熱播;2012年2月初,有港人在報章刊登「反蝗」廣告,針對大陸「雙非孕婦」,即父母均非港人,湧港產子,令香港孕婦分娩床位短缺等問題表達不滿。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顯示,自2003年實施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後,大陸自由行遊客赴港人數不斷上升,而2009年深圳宣布戶籍居民「一簽多行」,即是一年內可無限次到香港,同年大陸赴港自由行遊客突破1千萬人。2012年首3季,大陸赴港遊客超過2,530萬人次,其中超過66%是通過自由行至港,全年預計超過2,000萬大陸自由行旅客赴港,深圳「一簽多行」2012年首3季有接近700萬人次,較2011年增加近60%。

從數據方面觀察,過去20年通過各類入境政策,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內地居民總數,比同期香港港人口淨增長多出許多倍。蔡玉萍認為,不會排除統治者有意圖利用移民沖淡原有人口,「但要將政權跟人民分開講」。

蔡玉萍說,「而內地移民大多不滿大陸無自由、貪腐問題嚴重,因而珍視香港核心價值。國家每年動用龐大維穩費,就說明要全部新移民順從統治者意志近乎不可能。因為有不滿,所以才會蜂擁至港。港人對內地的不滿情緒讓好多問題都堆在一起,討論香港房屋問題時,也會把意見矛頭指向新移民。」

提倡本土優先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以及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表示,「一定會被他們沖淡,百分百會」,毛孟靜觀察香港境內大學學生的意識形態,她觀察內地學生政治取態可分三類,第一類受內地政府意識形態洗腦,認為內地政權權威不容挑戰;第二類雖欣賞香港制度及核心價值,但缺歸屬感,認為「香港已經這麼好了,最好不要再給共產黨添亂」;最後一類則相對清楚中港政治形勢,對香港有較大認同感;若校園為社會縮影,她說:「打個折扣香港意識形態被沖淡的機率減去三分一,都已經被沖淡到連媽都不認得了。」

而譚凱邦表示,2009年深圳戶籍居民實施「一簽多行」赴港自由行以來,有大量水貨客到最接近羅湖口岸的新界上水購物,運返深圳轉售圖利,估計每天有超過1千名水貨客在上水火車站不同出口集結,情況非常混亂,上水火車站經常需要實施人潮管制,令上水居民生活大受影響。譚凱邦強調,如果大陸進一步放寬自由行旅客赴港,將會令中港矛盾加深。

譚凱邦更指出,過往中共在西藏及新疆,都有沖淡當地居民的先例,「香港是壞孩子,人心未回歸,中共絕對有誘因藉新移民沖淡香港人口,影響香港核心價值」。他認為,港人對捍衛核心價值堅定,但內地居民移居香港數量之多、速度之快,「他們會沖淡香港人的文化氛圍,將大陸文化帶到香港,隨時快過香港同化他們的速度。」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