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水平究竟比美國落後多少年?想想就心酸(圖)
海外醫生。(圖片來源: freeimages)
【看中國2017年5月14日訊】眾所周知,中國大陸的患者存在自費比例高,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那麼大洋彼岸的美國醫療究竟是怎麼個情況?
1、中國美國醫療資源的差距
在美國,看病實行預約制度,「預約」本身為了保證醫護人員有足夠的時間為病人提供服務。一個醫生一天只看幾個病人,每個病人都享受到完善的診斷和治療。
美國醫院非常重視培養醫生要善於與人溝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別是與患者的溝通。病人一般初診約45分鐘,複診約20分鐘左右,遇到複雜病例可能時間還會延長。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們有權利佔用醫生更多的時間。
在美國的醫院或者私人診所,美國醫生的收入與藥品,診斷或實驗檢查無關,只與其行醫的專業行為有關。不會產生以藥養醫的問題。
相較而言,中國醫療資源依然十分緊缺。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8.8%,但醫療資源卻僅佔世界醫療資源的2%;美國有3億多人口佔全球人口的4.5%,其醫療資源的支出佔全世界的13.6%。
同時,中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因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資源多集中在一線城市,進而造成了全國的病人蜂擁至上海、北京、天津或廣州的三甲醫院。出現了病人數量多,醫生根本忙不過來的現象。
2、中國美國醫師水平的差距
醫學教育水平是國家醫療體制的基礎,醫生教育是醫療保健體系的核心。中國的醫生教育理念和美國的完全不同。
中國的醫科分為5年制(醫學學士)、7年制(醫學碩士)和8年制(醫學博士),一般5年制畢業以後(2年基礎醫學知識+2年臨床醫學知識與見習+1年實習),就可以當醫生了。中國的醫生工資與其他行業相比並無明顯優勢,而勞動量卻很大,再加之最近醫患關係緊張,很多優秀人才不再選擇報考醫學院了。
而在美國,只有最優秀的大學生才能報考醫學院,大學4年畢業後考入醫學院,而所有報考者中大約只有15%可以被錄取。考入醫學院以後,還需要經過刻苦的學習和長期的訓練,所有醫生都必須取得博士學位。4年醫學博士畢業後還當不了醫生,必須在指定的一些基地醫院繼續進行住院醫師培訓。只有具備訓練經歷,才有資格參加醫生從業資格考試。才能成為一名醫生。
如果要進一步成為專科醫生,比如心、胸外科醫生,5年的普通外科培訓後之後還要到指定專科醫院(如德州心臟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2至3年的fellow。這樣通過考核後才能成為擁有專科行醫執照的專科醫生。
加起來,一個專科醫生的培養,從中學畢業開始,至少需要13至15年。畢業行醫時,醫生的年齡都在31歲以上。在經過這樣的培訓以後,才可以成為主治醫生,可以開始獨立診治病人。住院醫生不同於主治醫生,住院醫生可以從政府獲得資助,在他們成為主治醫生後,他們的薪資會提高3到10倍。
如此嚴格漫長的培訓使得美國的醫生不僅訓練有素,更較之其他國家的醫生更強學術專業和嚴謹。在一個富裕的國家,還有什麼比人的健康和生命還寶貴呢?在美國從事為人的健康服務的醫生都是最優秀的人才和社會的精英。除了愛心,美國醫生最直接的動力就是醫生的高收入。
一般來說,醫生的收入在美國所有行業收入中排名前10%,有的科室收入可以排到前3%。美國醫生的年薪從十幾萬美元到超過百萬美元都很正常。如此,高專業性及高收入,使得醫生這個職業在美國非常受到尊敬,可以說是整個美國社會金字塔頂端的職業。
3、中國美國醫療技術的差距
美國高度發達的醫療產業帶動醫療技術創新——美國醫學界不斷湧現治療新技術和新手段,尤其是在藥品研發和診療設備研發上全球頂尖。但是這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手段,由於進入中國醫院需要通過相當複雜的審批機制,因此時間上會比美國晚很多年,即使進入也主要時集中在中國大醫院。這方面中國的醫院很難做到與國外同步。
4、中國美國醫療藥品的差距
美國的藥企走過了幾百年的歷史,在藥品研製上都是幾十億美金研究一個藥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美國研製出來的新藥不能在中國上市。
5、哪幾類情況適合海外就醫?
第一類、癌症患者,在國內找不到特效藥,可以遠程接受美國專家的會診並獲得威廉亚洲官网 藥品。藥品都是從美國藥方直接購買,正規渠道,既安全、又省錢。享受和美國公民一樣的待遇。
第二類、疑難雜症,在中國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種病跑了多家醫院,最後也沒治好。這個時候不妨考慮美國專家的獨立第二診療意見,看看美國專家怎麼診斷這個病的,待診斷清楚了,在國內進行治療或者赴美治療,可以再次選擇。
第三類、需要病人和家屬決定的情況。在國內經常會碰到醫師給出保守治療(不做手術)和激進治療(做手術)的選擇,也就是常聽醫生說的:"這種情況做手術也行,不做手術也行。"這個時候病人和家屬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判斷。這種情況可以選擇遠程聯繫美國的專家給出準確意見。
6、如何選擇渠道接受美國醫療服務?
第一、區分渠道、選擇正規專業醫療機構
目前,國內患者出國就醫主要是通過海外醫療機構、中介機構、旅行社、私人醫療經紀人、海外留學人員或在海外的親朋等。
海外醫療機構:在海外有實體,有醫療行醫資格,是獨立的法人資格,這是最專業的機構,他們大都跟醫院和醫學院有深度合作。
中介機構:這類機構在海外有些有實體,有些沒實體,但這類機構沒有行醫資格,他們主要負責聯繫醫院和溝通,以及食宿行等。
旅行社和海外親朋等:這些都不專業,只能負責衣食住行和簡單的溝通。
特此提醒:海外醫療需要專業海外醫療機構
第二、謹慎相信醫療費用打包
疾病的治療是個複雜的過程,不同的疾病花費不同,即使同一種疾病,由於病情輕重及對治療反應的不同,其花費也可能相差甚遠。因此切勿相信某些機構所說的多少錢就能治癒的承諾。同時國外醫療花費有醫院賬單、醫生賬單等之分。好的醫生、專家,其賬單是不能打折的,切不可相信醫生免費看病之說。
第三、醫療花費要直接支付給醫院
國外正規醫療機構,尤其是歐美國家,在醫療方面有嚴格的法律規定。正規的醫療機構不會允許合作機構代收檢查、治療費用,否則將面臨嚴重的法律訴訟。國內某些服務機構為謀取私利,會以方便、業內規定、定金等理由,向客戶虛報並收取治療費用等,切不可相信,以免上當。
第四、醫療材料請準備要規範
正規醫療機構一般會發赴美就醫邀請函,輔助你辦理簽證,邀請函同時也有助於你赴美時延長停留時間。同時,要注意中介機構翻譯人員資格,在醫學資料翻譯上不能駕馭,一字之差變使結果相差甚遠;並不是學過英語、懂醫學就可以的。美國,醫學翻譯需要擁有專業牌照方可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