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不過是另一個「西遊」降妖記(組圖)
《人民的名義》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看中國2017年4月10日訊】大約是在六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從外地返鄉看望母親。晚飯後母子倆坐在院子裡乘涼,那時村北頭仍是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化工廠還沒有林立。魯西南的夏夜雖然很熱,但好在院子前面有一片樹林,涼風時不時夾帶著安詳平和的氣息輕輕拂來。
這時母親說起了同村裡的一位年長我五歲的本家大哥,前天他被縣林業局給免了職,局長的位子只坐了不到三個月。我問,他犯什麼事了?母親說還不是被人給算計了,他呀,太善良了不適合做官,沒心機。
接著母親便說了他被免職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在局裡沒有站好隊,在他剛上任不久後自己的手下便把下面一個鄉鎮防洪堤的林子給賣了。說實話他並不知情,因為那是上一屆局長遺留下來的文件,但是他稀裡糊塗地就簽了字。沒出半個月他被人給舉報,處分很快就下來了,免職退居三線。
母親說到這,開玩笑地說,現在的官不好當啊,二岩如果是你當了那個局會怎樣?
我說可能也都差不多吧,我也沒有心機。話雖如此講,但心裏還是為他隱隱作痛,他完全是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考進了公務員系統,這在全村十年也就出來一位而已。
在鄉鎮當年考公務員做官,大多部分人的初衷不過是為了使家人的生活條件更好些,同樣身份會能在周圍人眼中高那麼一截。擠破頭皮進體制內說什麼為了遠大抱負和偉大理想都是扯淡,這理想也只能在鏡頭前或大會上講講而已。
六年後我再次見到這位本家大哥是在春節過年,他開了一輛大眾帕薩特,在村子祠堂裡領著一幫人給長輩拜年,好不威風。頓時惹得眾人紛紛羨慕不已,說看人家這個科長多牛逼。
我這才從旁人得知他已不是那個懷有理想主義的大哥了,當年他忍辱負重了一年後拜了高人接著便是直線式升職了,看來官場的沉浮命運是最讓人難以捉摸,誰料到的。
同樣讓人難料到的是今年愚人節過後老少通吃的湖南台上映了一部主旋律反腐劇,結果如願以償地火得一塌糊塗。
沒有人否認《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的火爆程度,在微信朋友圈裡,在移動客戶端的新聞頁面裡,在各大傳統論壇裡,人們一遍又一遍地討論這部劇的尺度與內涵,就連一向高冷的豆瓣也打出了8分以上的高分。
不可否認這部國產劇在製作上的精良與用心,相比那些古裝宮鬥,穿越重生,奇葩抗戰等類的劇,能比它們高出一座喜馬拉雅山和一個南太平洋的珊瑚海的高度落差。今天我們正式討論這部劇時,不可避免地先誇一下劇中的那些老演員,他們用爐火純青的表演足以讓現在不可一世地小鮮肉們低下傲慢的頭顱來虛心學習。
這部劇最多的受眾群體據說是體制內的從職人員,他們在第一時間寫了不少觀後感,不過這類觀後感有點像小學生作文,滿滿的全是套路與童真。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前些年暢銷的官場小說最大的讀者群也是這部分人,他們好像習慣了前程的順延必須要有一個成功的偶像才行。對於官場前程最大擔憂是不確定性,這就容易使他們相信要有一套官場的套路與規則,只要不跨越雷池定能平步青雲。但這樣的套路小說害了一批人,也抹黑了官場文化。於是我們看到中國的反腐劇在最輝煌的新世紀初與當下,對於每一個腐敗問題的探究都只是淺嘗輒止,從不追問現實為什麼腐敗為何總是層出不窮,而且牽扯麵也越來越大。
這部劇首先能一下子火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歸功於前三集,情節緊湊,懸念跌出,人物在性格上也完全塑造了出來。尤其值得稱讚的是查獲小官巨貪下的細節表現,但在第四集服裝廠一把大火時便把這部劇的短板顯露了出來了。先是工廠工人莫名其妙地被自己點著的火給燒傷,一向精明的老闆蔡成功傻子一樣地往工人群中鑽,再到大火燒起來後各路人馬都在網路上看直播。還有一段鄭西坡與兒子可有可無的關於網路「」的爭論,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男主人翁與官腔十足的老婆在網上看著大火直播時的一番「公正廉明」的刻板保守對話。一把大火就把前三集埋下的包袱變成了啞雷,這一場場不連貫的戲,足見導演在情節的把握上用力過猛,他應該是想把各個方面都表達好,但是最後雙手只是撿滿了芝麻。
無論大小人物都有著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與背景
也就是這把大火後接下來的劇情嫣然成了中國式的「紙牌屋」迷你劇,反腐漸漸靠向了權利鬥爭。而在十五集過後我們便可以基本上梳理出了劇中主要的人物關係,無論大小人物都有著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與背景。不過這種關係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我們也只能說悲嘆一聲貴圈好亂。
關於劇名《人民的名義》,我不想吐槽太多,每集的台詞提到的人民兩字不亞於當年領導人在大會報告中提到的多,這也許是主創們最想表達的基本觀念。但是恰恰是這樣的用力過猛導致了關於「人民」這個概念的模糊化。通過部劇我們明白了,為官者習慣於人民是弱勢群體,習慣於把人民叫做「小老百姓」,習慣於人民都是法盲蠻不講理,習慣於人民不辨是非,不辨忠姦。
人民與公民,雖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電影《公民凱恩》,把個體的權利與時代命運交織在一起時,我們不單單看到的是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心理世界的理性體驗的影片,更是把「公民」一詞貫穿其中,把這種文化與思想的風向標帶到第三世界。如今看來七十多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仍是現實社會的最佳映射,也是那個特定時代的最佳參照物。
關於這一點如果再往下深究,我想自己定會成為李達康書記在劇中「一一六」新聞發布會中所斥拆出一個新中國的那類人:「他們一方面享受著國家高速發展帶來的實惠和方便,另一方面對於我們國家的建設成果視而水見,指手畫腳,甚至是造謠誹謗。」
嗯,關於李達康書記的這句話真的沒錯,不過國內現在除了《環球時報》影響下的一部分人外,別的還真有人做到。
小時候看西遊記真是看熱鬧,長大了看西遊記是看氛圍。現在再看西遊記,發現裡面則是滿滿的政治智慧與現實映射。而早些年那些過時反腐劇的尺度與影響也不過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初經磕頭拜師,在西行之路上剛剛打死幾個強盜小嘍囉而已。今天這部《人民的名義》也只是象徵性地收了八戒與悟淨,師徒四人合夥打死一個白骨精而已。白虎嶺以西,修行之路漫漫,更多的有故事有背景的妖魔鬼怪還在後面。
主流媒體下的的民主和政治文化不單單只是外部感動與內部鬥爭,更多的應該是啟迪與引導符合文明民主世界裡的正確價值觀念。只有把孫悟空頭上的那個金箍摘掉,他才是那位敢愛敢恨,與天斗與地斗的真英雄。
但是現今對於這部劇的評價,除了看到滿屏的溢美之詞與感動流涕外,別的什麼也看不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