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3月9日訊】日本有一家負責企業調查的公司,叫做「東京商工調查株式會社」,他們在去年,對五千家企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這一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企業表示根本不需要銀行貸款,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企業,考慮會向銀行申請貸款。這一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一個真實,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業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日本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的年利息,最高的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為什麼利息有這麼大的跨度,銀行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來作決定的。那麼,與別的國家相比,這一貸款利息是偏低的。
即使利息那麼低,企業為何還沒有貸款積極性?我想這裡面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是企業本身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以應對自己的經營,也就是說「不缺錢」。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會去追求「高大上」,不會盲目的去擴大產業規模,也不會盲目地去從事跨行業的投資,因此幾乎沒有資金需求。
日本企業的這一種經營模式,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安全駕駛」。他們把企業看作是一輛汽車,以安全駕駛為第一目標,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穩發展。
所以,日本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銀行求企業貸款。
去年11月,日本新瀉縣的一家地方銀行邀請我去講演中國經濟,這家銀行邀請了當地100家左右的企業老闆來聽講。這一個活動的主辦方是銀行,所有活動經費也是銀行出的,最後,講演結束時,100多號人的晚餐費,也是銀行掏的。
當時很納悶,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企業請銀行吃飯,而不是銀行拍企業馬屁,然後這家銀行的行長跟我說,像我們這一類地方銀行,企業就是我們的父母,如果企業不貸我們的款,或者不把錢存到我們銀行的話,那我們的銀行就無法生存下去,銀行和企業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聽了這位行長的話,就很理解銀行為何要拍企業的馬屁,這麼多的企業表示不需要貸款,銀行的日子就顯得十分的難過。
難道說,日本企業沒有經歷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嗎?他們的日子真的有那麼好過嗎?
我們把日曆翻到2008年。
2008年,世界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中國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企業面臨破產。中國政府動用了4萬億元的資金實施救市,但是日本政府沒有掏一分錢。而是在國會通過了一部特別的法案,叫「金融救濟法」。這一部法案的核心內容,就是政府出面擔保了所有企業向銀行的貸款,但是要求銀行允許企業的還款期限延長5年。也就是說,本來需要在今年歸還的貸款,可以拖到5年之後去還。同時政府還減免了企業的法人稅。
這一法案通過後,使得許多面臨訂單減少,銀行貸款又催著歸還雙重壓力的日本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獲得了難得的喘息的機會。結果,日本政府沒花1分錢,就幫助無數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了難關。這麼多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這些企業開始慢慢積累資金,出現了如今多數企業不需要銀行貸款的狀況。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在過去幾年當中,日本沒有大型企業破產的案例,日本航空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一個破產重建案。日本航空公司由於在泡沫經濟時期大量購置耗油極大的播音747雙層客機,加上預購油價出現價格反彈,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瀕臨破產。日本航空公司要不要讓它破產?日本政府和企業界內部有許多的爭議,但是當時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決定,必須拯救日本航空公司。
日本政府是如何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的呢?日本政府組建了一個「產業再生支援機構」,他們通過出資3000億日元,來換取日本航空公司20%股權,這種政府代持股的方式,解決了日本航空公司的資金難題。同時鳩山內閣還聘請了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請這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結果,日本航空公司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治理下,在短短的2年時間裏扭虧為盈,並重新上市。
日本政府通過代持股的方式出資3000億日元幫助日本航空公司不倒,其結果,是日本航空公司在重新上市後,這3000億日元變成了6000億日元,日本政府從股市裡賺了一倍的錢。於是把20%的股份退出,重新交還給日本航空公司去獨立經營。
日本政府的這一種通過「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出資來拯救瀕臨破產企業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讓眾多日本企業避免了破產的困境,重新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但是,網友也一定會說,那個夏普公司被臺灣鴻海集團收購,日本政府為什麼沒有出手相救呢?其實,日本政府出手救過,政府的產業再生支援機構準備出資1600億日元給夏普公司,但是夏普公司需要3000億日元才能度過難關。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希望夏普公司提供更為嚴厲的裁員和重建方案,但是夏普公司無法答應日本政府的要求。於是,表示願意掏3000億,甚至承諾可以掏5000億日元的臺灣鴻海集團,最終買下了夏普公司,讓日本這一家著名的家電製造企業劃歸於台資企業的旗下。
筆者跟日本的幾位經濟學家討論過夏普收購案,他們告訴我一個很直接的理由,說日本政府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來拯救夏普,日本各大商業銀行也袖手旁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夏普公司只是一家家用電器的製造商,沒有任何軍工企業的背景,它存在與不存在,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那麼,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東芝公司也遇到經營難題,他們收購的美國西屋公司在核電站建設工程中出現了7000億日元的巨額虧損。奇怪的是,東芝公司雖然有這麼大的負面新聞,但是它的股票,卻沒有出現很大的波動。為什麼呢?因為東芝公司在IT領域,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在日本是處於一個領先的地位,它雖然算不上標準的軍工企業,但是它開發研究的一系列半導體產品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甚至國防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日本社會相信,日本政府是不會讓東芝公司破產的,更不會讓東芝成為一家外資控股企業。
所以,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來聊一聊日本企業,它為什麼不需要銀行貸款?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經營理念的問題,也就是說,日本人做企業,沒錢是不做的。我們有時候恰恰相反,沒錢時才想到要去開公司。日本企業對於資金,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業必須準備半年以上的流動資金,也就是說,企業在半年內接不到一份訂單,也能扛過去。所以,「半年準則」是日本人經營企業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正因為有這一個原則,日本企業它才會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
也正因為有這麼一些理念,日本企業,尤其是家族型企業是拒絕風投基金的靠近,更不會輕易接納風投基金的參股。
從我們看來,日本企業這種缺乏闖勁的做法會失去許多的機會,但是日本不少企業認為,做企業不是放煙火,不求一時的燦爛,但求長久擁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