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不在籠子裡,有機會它當然吃人(圖)
老虎(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7年2月3日訊】2017年新年,寧波雅戈爾野生動物園發生了老虎吃人的慘劇,相信事情的經過你已經「不得不知道了」——這是社交媒體時代的特徵:一件事情只要足夠「奇特」,就會把足夠多的人捲入其中。
比如,此刻,我也被捲入其中了,因為我實在震驚於人們對這種「奇特」事情的消費能力——從一件普通的慘劇,發散思維到了N多個方面。從對翻牆者的嘲諷到對老虎的悲憫,從中國景區的票價到南非野生動物園的管理,從民生艱難到貧富差距,這些發散思維,確實也是思考,卻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甚至有了「娛樂」的成分。
當一件事情被演繹得越來越複雜,讓你失去頭緒,最簡單的應對辦法,就是依托常識,回歸本源。在我看來,如果依托常識回歸本源的話,寧波野生動物園這件事很簡單:
1,它是一個慘劇。
2,慘劇的發生源於遊客違規翻越圍牆,他忽略了基本的常識,老虎不在籠子裡,有機會當然會吃人,因而他應該對自己的死負主要責任。
3,動物園的應急補救措施不及時不適當。
4,老虎的命沒有人的命高貴,哪怕是一個無辜的老虎的命,也沒有一個犯錯的人的命高貴。
5,死者是值得同情的。同情,不等於辯護;同情,是因為他犯了一個不該死的錯誤卻死了,也因為,我們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犯錯;同情,不是濫情。
說完這幾點,我要表達的已經說完,以下要說的,大約都可以視作題外話——那就是,我們如何用常識和邏輯去討論一件事。
比如,有人認為遊客翻牆,就是作死,因而活該,不該同情。這邏輯,就像有人說,他嫖娼了,打死活該。同情一個犯錯的人,不代表認同他犯錯,更不代表為他的錯誤辯護。
也有人在認為遊客值得同情之外,分析出悲劇的根源是這個遊客太窮以及動物園的票價太貴。這樣說,從「宏觀」上說當然是講得通的,但已經不在是就事論事,已經不是講道理的方式,或者說,按照這種講道理的方法,這個道理可以無限地講下去,最終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講了太多的道理,其實等於什麼也沒有講,看似找到了問題的很多根源,最終什麼問題也無法解決,看似總結了很多教訓,最終一個可行的教訓也沒有總結。
具體到這件事——老虎不在籠子裡,有機會它當然吃人——如果我們用常識和邏輯來討論,那麼解決方案很簡單:
1,作為遊客,無論多麼窮,多麼想省錢,也不能翻野生動物園的圍牆。因為,首先,這可能喪命,其次,這違反規則。
2,作為動物園管理方,要完善應急措施,努力做到在最快的時間內救人。
這兩點,都是避免出現類似悲劇立即可行的、而且有效的——也即有現實意義的舉措。相對於這種有「現實意義」的舉措,有些舉措「不現實」因而「無意義」,也就是不能立即做到的舉措。比如,讓動物園大幅降低票價甚至免費參觀,那樣的話遊客就不會翻牆了;比如,提高遊客的收入水平,讓大家覺得票價便宜從而不去翻牆。
很多人醉心於討論這種「不現實」的舉措,醉心於這樣的討論的悲憫感和道德感——如果那個人的收入足夠高,如果動物園的門票沒有這麼貴,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悲憫與道德,當然都是可貴的,但是任何可貴的東西如果氾濫了、沒有原則低釋放,必然變得不再可貴,而且顯得太廉價。
如果因為收入低、票價貴,翻越進入動物園就可以被諒解,那麼,我們也可以因為收入低、房價貴,強行住進別人的家裡。按照這個邏輯,你可以去商場裡拿走你認為貴的所有東西了。
討論問題,應該有一個有限的邊界,否則,永遠討論不完,儘管可能感動自己,卻往往會陷入「不現實和無意義」。寧波動物園的悲劇,其邊界就是,圍牆不能翻越、救助要及時。超出這個邊界的討論就是顧左右而言他了。比如,我完全可以說,如果老虎關在籠子裡,或者說如果寧波不建這個野生動物園,根本就不會發生這個悲劇——這就是看上去也很正確卻毫無無意義的討論。
好吧,那麼,結下來,我也做一些無意義的發散思維——
1,討論問題,是與非最重要。
2,制度總是有漏洞,老虎如果不關在籠子裡,一旦有機會,它就會吃人。
3,圍牆是為了阻擋老虎外出的,而不是阻擋人翻越進來的;阻擋人是規則,違反規則可能會付出代價。
4,並不是違規就會付出代價,所以總有人冒著風險破壞規則。破壞規則與其說是為了省錢,不如說是為了「收益」。
5,有些貧窮是絕對的,有些貧窮是相對的,不應該把二者混為一談。
6,寶貴的東西不可濫用,那會導致真情虛假、寶貴貶值。比如,一個人以群發微信的方式向所有朋友拜年,就會讓拜年變得廉價,甚至一文不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