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2月20日訊】(接前文)
理想情況下,外交活動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增加國家的福利。但是權貴集團往往利用外交,通過損害國家利益,轉移國內矛盾,鞏固自己地位。有時候外交對國家的損害過大,把國家推向崩潰邊緣,這就是外交崩潰。前蘇聯解體後,美國外交失去主要敵人,走向自己的反面,最終外交崩潰。
美國外交崩潰可以分三個階段:1、比爾·克林頓任總統時期。克林頓利用外交轉移國內矛盾,全面開啟全球一體化進程,將美國外交變成美國獻血,少數人和組織從中謀利,克林頓為個人撈取政治資本和金錢。2、喬治·布希任總統期間。發動伊拉克戰爭,在國內矛盾、國外環境和意識形態的共同作用下,順理成章的成功最後變成了美國自殘行動,並且引發次貸危機;3、歐巴馬和希拉里時期。歐巴馬做為穆斯林向沙特國王鞠躬,受到盟國鄙夷也被敵人輕視,希拉里則肆無忌憚賣國,充實自己的小金庫。
外交崩潰和國內政策結合到一起,引發不斷深入的經濟崩潰。在上述每個階段,都有一部分民眾生活陷入困境。隨著經濟崩潰加深,民眾的經濟條件每況愈下,矛盾日益激化,進而加速全球化進程,美國失血和自殘更加嚴重,人們之間的矛盾更深。但是和所有國家一樣,美國普通民眾也缺乏對宏觀經濟和外交的瞭解,認識不到面臨的經濟問題源於外交崩潰,只能陷入精神上痛苦迷惘絕望,找不到出路,家庭和社區關係越來越不穩定。直到川普(特朗普)提出外貿協定導致經濟問題,民眾才開始甦醒。
根據普遍的定義,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著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簡單的說,外交就是通過戰爭與和平兩個根本手段,達到增強本國的利益目的,中間過程中外交官的活動,只是降低成本實現最大化利益的手段。
用上述定義考量,那麼1990年代開始,美國無論採取和平還是戰爭手段,結果都加大貿易赤字,促進本國資本外流,最終摧毀了本國經濟。
克林頓任內先是倡導和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NAFTA),主要墨西哥受益,隨後全面放鬆對中國1989年後的貿易制裁,支持中國對美國貿易出口,支持中國加入WTO,中國大受益。這兩大外貿協定並不是從美國利益出發,而是為轉移美國國內矛盾,塑造個人政績,獲得政治獻金。
克林頓上臺前極力反對NAFTA,上臺後急劇轉向。他競選總統時的核心口號是「問題是經濟,蠢貨!」,直接針對老布希。老布希雖然在蘇聯解體和海灣戰爭上碩果纍纍,但再選時恰逢經濟低迷,深為民眾詬病,克林頓抓住機會強調經濟問題最後當選。但克林頓走馬上任後也拿不出更好的措施刺激經濟,為緩解國內矛盾即刻轉變立場,推動NAFTA的簽署。
當時美國內外矛盾交織,外部矛盾大量消耗美國財力。在亞洲,二戰後期羅斯福/杜魯門政府背叛和出賣盟友中華民國,轉而支持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之後在中國直接出兵和間接支援下,美國發動兩場戰爭,韓戰和越戰,這兩場戰爭耗資巨大,嚴重損耗美國國力。越戰期間,媒體和當時大部分青年受蘇聯的宣傳影響,不僅反戰,還通過輿論限制和詆毀美軍行動,削弱美國的戰爭意志,最後越戰恥辱地失敗,併發出向蘇聯投降的呼聲。在歐洲,馬歇爾計畫耗資巨大,美國支付北約軍事的主要開支也極大消耗美國財力。里根上臺後,扭轉美國人的失敗情緒,強硬壓迫蘇聯,雖然星球大戰計畫是假的,但壓迫過程中也耗資巨大。最後,中國歸順,蘇聯解體,美國自身也遭到重創。
美國的主要矛盾在於內部社會矛盾引發美國的整體衰敗。從黨派角度,美國的矛盾主要是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矛盾。民主黨與蘇聯理念相同,與蘇聯來往密切,貫徹蘇聯的決策指令。在美國丟掉中國後,麥卡錫在美國國內實施共產黨清洗,後來人們認為麥卡錫瘋了,清洗在艾森豪威爾的阻止下破產。而多年後蘇聯解密文件證明,麥卡錫的清洗完全沒有誇大,他指控的所有人都是共產分子。
麥卡錫身敗名裂後民主黨重新活躍,影響今天的美國和世界局勢。民主黨在國內的各種運動成為蘇聯的支部,黑人平權運動、婦女解放運動以及越戰時的反戰運動,背後都是蘇聯勢力的支持。卡特任總統時,霍梅尼在伊朗發起伊斯蘭教政變,當時伊朗的世俗軍隊可以輕易鎮壓,但卡特卻命令主要軍官束手待斃,導致伊朗從開化的世俗國家快速變成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國家,挾持美國人質,進而倒向蘇聯。卡特與克林頓和歐巴馬交往密切,很大程度上影響克林頓和歐巴馬的外交政策。本·拉登等恐怖組織多次襲擊美國海外設施、摩加迪沙的黑鷹墜落、紐約世貿中心第一次恐怖襲擊,克林頓都不堅決打擊,克林頓本來有8-10次機會消滅本拉登也都不下令,最終導致911事件發生。歐巴馬允許伊朗啟動核設施、歸還伊朗1500億美元資金和利息、支付4億美元贖回4個美國人,本質上與卡特的行為一脈相承。
早在麥卡錫清洗時,里根是演員中的堅決支持者,他協助打擊左派共產分子橫行的好萊塢。里根上臺後,壓制蘇聯進而壓制了民主黨,國內矛盾暫時緩解,重新鼓舞美國民眾的士氣,團結民眾以強有力的姿態對待蘇聯,強化對蘇聯的戰略壓迫。為了星球大戰計畫不被蘇聯識破,里根嚴厲打擊美國國內的通蘇分子。民主黨在卡特醜聞和里根主義的打擊下,組織行動暫時陷入低潮。
蘇聯解體後,民主黨捲土重來,美國社會矛盾再度激化。里根時代,民主黨表面順從私下活動,強化基層勢力,蘇聯解體後外部敵人消失,民主黨恢復活躍。此時民主黨基礎更雄厚,行動主題更豐富,攻擊性更強,既然無法再宣傳蘇聯理念,就重新定位尋找新方向,積極行動四處出擊,美國內部矛盾很快再度激化。
工會是民主黨的第一社會基礎,對美國經濟造成沈重打擊。美國工會是貫徹馬克思主義的產物,核心組織是黑幫,擁有打手組織,強迫工人入會,在政府中形成強大的勢力,通過法律支持工會發展。19世紀末,中國工人因為不加入工會,打手組織屠殺和傷害華工。民主黨還在國會推動排華法案,儘管共和黨全力反對,但民主黨人多勢眾,強行通過,直到二戰後才被取消。進入1990年代,在日德等國家工業發展競爭壓力下,美國工業加速衰落,美國東北部鋼鐵生鏽帶逐漸形成,除企業主進取心衰退外,工會對企業打擊更大。
工會打擊企業和社會主要有三招:1、加工資。企業一獲利豐厚,工會就要求加工資分享利潤,企業利潤存留不足,無法長期大量創新(而日本和德國不僅得到政府的支持,還能把企業利潤再次投資研發創新,經過20-30年發展開始全面打垮美國的基礎工業);政府和教育機構等公共部門工會更是不斷要求加工資、福利和退休金,將成本轉嫁到社會頭上。2、罷工。工會各種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開展罷工,讓企業遭受損失。20世紀末,美國汽車工業復興,三大汽車巨頭重新煥發出生機,但工會趁機要求提高工資進而發動罷工,汽車巨頭又迅速衰落,到2008年破產或接近破產。公共部門的工會同樣如此。3、保護惡劣員工。無論員工多麼惡劣,只要獲得工會保護就不會被開除。例如克萊斯勒有的工人上班喝酒和吸毒被開除,經過工會的投訴和交涉後可以重新上班。克萊斯勒是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曾開發出各種領導市場的車型,但由於生產裝配質量過於低劣長期做為質量墊底的爛車。在美國公立學校,部分老師該上課時看報紙甚至喝酒,但是由於工會的保護工作照混工資照拿,導致美國公立教育越來越爛。
黑人是民主黨的第二社會基礎,對主要城市造成沈重打擊。民主黨曾是擁奴政黨,3K黨出自民主黨,一直反對給予黑人平等權利。林登·約翰遜任總統後,發布「偉大社會」計畫,大幅增加社會福利開支,重新豢養黑人,使之成為自己的勢力。在民主黨的縱容下,1967年發生底特律黑人大暴動,對城市造成極大的損害,白人紛紛外遷。黑人越來越強勢,成為民主黨的主要票倉,長期選出黑人市長。黑人市長大肆貪污和揮霍,有的市長在受賄服刑期滿出獄後能再度被選為市長,城市越來越墮落。除底特律外,巴爾的摩、克里夫蘭等眾多東北部城市,本來都興旺發達,後來都變成底特律,成為第一世界裡的貧民窟。城市做為工業樞紐,受到治安惡化、貪污腐敗、揮霍浪費的沈重打擊後,不僅自身衰敗,還帶動周邊地區的一起衰敗。
女人和其他少數族裔是民主黨的外圍社會基礎。民主黨通過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口號,吸引女人和少數族裔長期投票給民主黨,民主黨宣揚富人邪惡,同樣引起女人和少數族裔共鳴。民主黨在這些人的支持下,以宣揚的口號為藉口,推出各種法律法規,從企業揩油榨血。
第一階段,克林頓上臺後,民主黨集團和共和黨集團的矛盾激化,克林頓及時實行NAFTA。按照共和黨的理念,要抵禦日德等國競爭,必須實施小政府,打擊工會,減少福利,減少管制,支持企業發展,推動美國經濟復甦,民主黨則推動大政府,支持工會、黑人、女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增加管制,從企業抽血。克林頓基於民主黨的利益,絕不採納共和黨政策,但美國經濟已接近破產,而且當時克林頓仍然揹負著在阿肯色州州長期間與販毒和走私武器有牽連的案子,所以克林頓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最後克林頓推動NAFTA,讓企業有機會轉移到墨西哥,降低生產成本,給共和黨支持的企業一條生路,由此緩和兩黨間的矛盾。
隨後克林頓推動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獲得極大的經濟成功。克林頓上臺後全面放鬆1989年後對中國的制裁,積極推動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克林頓的政策對於當時山窮水盡的中共是柳暗花明,感激不盡的中共投桃報李給克林頓送上大量政治獻金,通過唐人街的華人餐館等渠道洗錢轉到克林頓的相關賬戶。中共實施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血汗奴工政策,抓住機會迅速增加出口。隨著中國血汗工廠崛起,打垮東南亞和墨西哥生產,美國企業加速本土低端產品裁員,紛紛將訂單轉到中國,典型代表如沃爾瑪。接著,大量中國廉價產品潮水一樣湧入美國,降低了美國通脹,極大緩解美國國內矛盾。少數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開始獲得利潤,更重要的是,隨著網際網路發展,中國大量從美國進口高科技產品,大大促進美國出口。在經濟持續增長、低通脹、高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克林頓成為一位成功的總統,受到兩黨的高度支持。克林頓過去州長期間的涉嫌犯罪行為、涉嫌收取中國獻金的行為、性侵和撒謊等本該定重罪的行為,最後都被輕描淡寫的略過。
克林頓推動中國加入WTO,加劇美國國內變化(小布希任期內)。中國加入WTO之初,美國一些機構和媒體就看到問題,中國廉價產品的大量湧入會加劇美國人失業。當時有媒體採訪民眾,願意選擇廉價中國產品但要面臨失業,還是選擇高價美國產品但保有工作,受訪平民雖對工作擔憂,但還是先選擇中國廉價產品。之後大量美國企業開始到中國投資,美國就業機會外流,美國人依然無感。而中共當時的頭等大事是讓中國眾多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到境外上市,中共給美國眾多大型金融機構戰略配股實行利益輸送。比如巴菲特做為利益集團外圍,中石油上市後在公開市場以不到2港元的低價買入大量股票,後來股票暴漲給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帶來數千億美元利潤,還不包括小戶和大量私人老鼠倉。中共以實際行動表態實現巨額利益輸送,深深刺激了美國企業和基金對中國的投資,進一步加速美國經濟失血。
第二階段,小布希出兵伊拉克,本身是提振美國經濟的關鍵戰略。戰爭是實現經濟利益的工具,出兵伊拉克本該有利可圖。按照美軍某鷹派將軍的說法,入駐伊拉克後要進行強有力的統治,因為這些國家的民眾最崇拜強權。按照這個思路,美軍進入伊拉克後鐵腕統治,不會有那麼多國外的伊斯蘭教勢力進入伊拉克打擊美軍,即使有美軍也可以輕易掃平,接著美軍控制伊拉克石油生產和銷售,既打壓和控制國際石油價格,又獲得豐厚收益,這些收益一部分做為美軍軍事開支,一部分做為伊拉克重建費用,一部分分給民眾,一部分作資金儲備。支付美軍軍事開支,實施以戰養戰,既支持美國軍工生產,又不造成美國經濟負擔。分給民眾部分收益,民眾生活比薩達姆時期更好更安全,對美國感恩戴德。重建工作是美國人最為擅長的,無論麥克阿瑟重建日本,還是歐洲馬歇爾計畫,都是成功的重建,伊拉克的重建更簡單,簡直零失敗。美國人控制重建過程,無論石油生產和石化系統,還是生活系統重建,美國企業都能獲得主要合同,其他盟國跟著喝點湯,伊拉克民眾獲得工作機會。資金儲備則做為積蓄,在將權力逐漸轉交給伊拉克政府過程中做為伊拉克的儲備。隨著伊拉克重建和繁榮,將在中東重新建立繁榮的樣板,逐漸瓦解伊朗和沙特兩大邪惡中心。按照這個模式,美國最少能享受10年經濟增長和繁榮。
然而事與願違,伊拉克戰爭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場深重災難。美國出兵伊拉克後,美國媒體和大學等傳統的民主黨左派系統,再度大張旗鼓宣傳民主價值觀,強調在戰爭中保護人權,保衛伊拉克利益。如果在越戰期間,民主黨價值觀肢解正確的戰略,對軍事行動造成壓力,捆住美軍的手腳,弱化美軍的力量,讓敵人敢於與美軍對抗;如果在二戰中美國採取這樣的價值觀,早被日本和德國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在朝鮮戰場,美軍採取這樣的價值觀,一開戰就趕下大海。但是這一次,伊拉克戰爭採用了這些價值觀,結果就是軍事組織、裝備和訓練都處於21世紀的美軍在伊拉克陷入7世紀戰術的泥潭。美國民眾不是要求對敵人實施強有力的打擊,而是散佈失敗情緒,要求撤軍的呼聲日益高企。這種撤退意向讓敵人膽子更大攻擊更猛烈,以至於戰爭曠日持久,美軍傷亡慘重。伊拉克戰爭變成越戰的重演。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流血犧牲,變成中國、俄國和中東國家的美味大餐。推翻薩達姆後,美國不是牢牢控制伊拉克經濟和重建,而是將權力完全轉給伊拉克人,結果美國沒有拿到重建大單,訂單大量進入中國公司手中,中國幫助伊拉克重建,幫助伊拉克煉油,給伊拉克供應巨量的各種重建設備和生活相關產品。中國搶到大量伊拉克生意,刺激中國本土經濟增長,而美國付出巨大的代價卻幾乎一無所獲。另外,石油生產銷售權回到伊拉克手裡,美國失去對油價的控制,中東國家和俄國等國家、大型跨國石油公司、金融基金等力量聯合將原油價炒到147美元。
外交崩潰導致經濟嚴重失血,終於引發經濟崩潰——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表面是房地產崩盤,實質是外交崩潰的結果。民主黨以維護勞工權益為名設立最低工資,扣動經濟危機的扳機,美國最後一批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在苦苦掙扎多年後終於關門,潮水般的美元流向中國,潮水般的中國產品湧入美國,高昂的油價推升通脹與大量人口失業相結合,加上美國在伊拉克戰爭耗費2-3萬億美元,還有巨額貿易赤字,美國經濟終於崩潰。(拆解2008 年前的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就會發現,大頭是對中國貿易赤字,另一個部分是石油赤字。)
2008年次貸危機標誌著美國的大規模分裂。首先,在對外經濟貿易協定的保護下,跨國資本集團形成,獲得豐厚利潤,並操控了華盛頓的主要政策。資本集團的大量資本流向中國和中東,推動產品和石油出口美國,再從美國賺取收益,獲得極高回報。中國從伊拉克、利比亞和伊朗等國獲得合同,美國在中國投資的企業也跟著獲益。在跨國資本集團中,民主黨的利益佔大頭,意味著民主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中國對於集團最有利可圖,集團以中國為生產和獲利基地,以美國為居住和消費地。 其次,東北生鏽帶等民主黨控制的藍色州遭到沈重打擊。這些州的工廠大規模搬離,失業率持續上升,城市快速衰落,底特律等城市出現大規模廢墟。這些城市為了維持運轉提高稅收,反而更促使製造業外流,形成惡性循環。次貸危機時,東北部遭受的打擊尤其嚴重。第三,西部民主黨控制的藍色州,在跨國資本集團日益壯大的情況下,受益於高科技和與亞洲經濟交往,整體經濟狀況不錯,但這些州實施大政府政策、工會政策和多樣性政策等各種反商業管制政策,導致商業運營日益艱難,加州多種巨額收益和利潤的行業在民主黨大政府的操作下耗資巨大,政府負債極為嚴重,次貸危機爆發後加州政府差點破產。第四,共和黨的紅色保守州,實施小政府、低商業成本、各種商業支持政策、捍衛持槍權。這些州本來以農業和礦業為主,在工業時代成為落後貧窮的代名詞,不過看到美國工業從鋼鐵生鏽帶外流,這些州制定措施積極吸引投資,比如紅色州推行「工作權(Right to Work)」政策,即工人可以選擇不參加工會,工會不得強迫工人參加工會,這個政策導致工會在紅色州很難生存,降低了商業運營成本,不少製造業流向紅色州,紅色州過的很滋潤。
次貸危機爆發後,隨著美聯儲大規模QE,美國外交邁向更深層的崩潰。從根本上,民主黨本身依靠製造矛盾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並且從中漁利,社會矛盾越尖銳越混亂,民主黨的利益越穩固。在國際資本集團形成後,民主黨完全跨出國家層面,在世界範圍操控。當然,民主黨的操控仍需要以美國為基礎才能發揮影響力,但是民主黨只是將美國做為一個工具或者身份,不再考慮美國的利益,而是想法通過出賣美國利益而獲利。
第三階段,歐巴馬上臺後立即踏上全球之旅,向其他國家卑躬屈膝,意味著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隨時喪權辱國。歐巴馬承諾迅速從伊拉克撤兵,既不顧美國的尊嚴、美軍的士氣,又不管伊拉克局勢的安危。在沙特,歐巴馬向沙特國王鞠躬,意味著將美國地位和利益置於一個殘暴的、依賴美國保護而生存的落後王國之下。無論以前美國經歷過多少次挫折打擊甚至失敗,從來沒有對其他國家卑躬屈膝,當美國總統對外國卑躬屈膝,意味著國內的官員和機構要對總統卑躬屈膝,更要對外國卑躬屈膝。
希拉里任國務卿期間,更是通過克林頓基金會,肆無忌憚地大肆收受賄賂。根據各種曝光的文件,希拉里從中東各國收到巨額捐贈(所謂的演講收入),從俄羅斯收受巨額捐贈,將20%的美國鈾資源賣給俄國,從中國收受中國權貴利益集團的巨額捐贈。
在班加西,美國大使被害後,歐巴馬和希拉里不是立即採取援救行動,以地毯式的反攻擊大規模消滅攻擊策劃者和所有相關人員,而是很快宣布是因為一盤錄像帶激怒了穆斯林,導致憤怒的穆斯林抗議人群失控最後打死大使,意思是美國大使死了也白死,美國還應該向武裝分子道歉,而加州立即行動很快將製作錄像帶的人判刑,反映出向歐巴馬屈膝的姿態,向穆斯林武裝分子道歉。同樣道理,伊朗抓了美國人做人質後,美國不是讓伊朗乖乖交出人質,而是美國自己乖乖付出4億美元價值現鈔,這個現鈔不是美元,是經過洗錢後無跡可尋的歐元和瑞士法郎等。這意味著美國人在世界上不再安全,成為隨時被宰的肥羊。
歐巴馬和希拉里還以民主自由為名推動中東的政局改變,導致中東地區進一步混亂和倒退。兩人試圖推翻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的獨裁者,支持更原教旨的伊斯蘭教力量以伊斯蘭教法統治中東。在埃及,穆斯林兄弟會上臺後準備對埃及實施殘酷統治,遭多數民眾反對,歐巴馬仍力挺穆斯林兄弟會並提供大量物資,還要求埃及人民順從兄弟會,軍方忍無可忍發動政變推翻兄弟會,歐巴馬發出對埃及的威脅,被埃及軍方和人民無視。隨後,歐巴馬和希拉里支持法國打擊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導致利比亞局勢不可收拾,歐巴馬和希拉里進而以民主自由的名義支持穆斯林武裝打擊敘利亞政權,ISIS在戰爭中崛起,替代塔利班成為更殘暴的恐怖組織,敘利亞政權受到伊朗和俄羅斯支持,在戰爭中屹立不倒,而ISIS為擴大地盤攻擊伊拉克北部,獲得廣大地盤和石油資源。在伊拉克北部,ISIS僅開一槍,就繳獲大量坦克等重武器,曾一次性繳獲美軍留下的2300輛悍馬裝甲車。如果不是歐巴馬和希拉里的支持,這種故意給ISIS輸送武器的行為完全不可想像。
美國在外交上,對世界完全失控,而且被鄙視。經濟上,外交的目的是獲得更大的利益,美國兩次QE大印鈔後資金瘋狂外流,美國國內經濟仍然死水一潭。美元流入中國後,供中國權貴中飽私囊以及到全世界撒錢。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俄國與歐美各國關係重新緊張,油價暴跌導致俄羅斯陷入經濟危機,中國毫不猶豫向俄國伸出援手全力支持,美國正想制裁俄國又無計可施,值此良機完全有能力制止中共給俄國輸血,以卡住俄羅斯的喉嚨,但美國沒有任何表態和行動,顯得極其軟弱無能。在中東問題上,美國站在ISIS一邊,普京則站在打擊ISIS一方,讓俄國在道義上獲得力量和支持。英國脫歐公投,歐巴馬發表講話希望英國人投票留歐,歐巴馬說英國如果脫歐以後會排在後面靠邊站,引發英國民眾的極度反感,這番話讓脫歐派拍手稱快,留歐派極為憎恨,最後被視作英國脫歐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失去名譽價值是美國外交崩潰的結果。名譽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至關重要,首先,美國做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尤其是軍事超級大國,應當有強勢果斷堅持到底的好名聲,經過越戰、伊拉克戰爭和歐巴馬的7年多任期,人們都知道美國外強中乾虎頭蛇尾,甚至卑躬屈膝,美國不再可靠、不值得信任。其次,美國所到之處,不是支持正義,而是支持邪惡,包括葬送中國、半個朝鮮半島和越南、葬送古巴、葬送開化的伊朗、葬送伊拉克、對烏克蘭背信棄義,將中東攪成一鍋粥導致伊斯蘭教在西歐擴張。美國每葬送一個盟友,都是對自身的打擊。
資本集團勢力壯大後,美國需要變得更弱,歐巴馬和希拉里更加肆無忌憚。次貸危機後,美聯儲開啟大規模救市政策,救市的主要目標是政府、大企業和大金融機構,支持新能源產業。資金在這些機構運轉一圈後,相當一部分流出美國到達中國。美國企業積極向中國投資,投資的技術級別越來越高,導致大量美國的中端製造企業職位外流,例如,美國汽車企業生產大量向中國轉移,一方面滿足對美國的零配件供應,另一方面滿足對中國市場的銷售。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從樓市獲利,同時刺激更多的資金流入中國,美國和中國都成國際資本集團賺錢和享受的場所。美國衰落更符合國際資本集的利益,這樣便於操控。
在國際資本集團的操控下,歐巴馬和希拉里一直平安無事。歐巴馬經歷多少外交醜聞都得以化解,希拉里更是一路犯罪一路被指控一路謊言,但一次次脫罪安然無恙。今天的美國,國會、FBI、媒體等不同機構,都操控在國際資本集團手中,對歐巴馬和希拉里加以保護——否則,只要有一個部分掌控在獨立的共和黨手中,堅持追查希拉里,希拉里都會被定罪,各種罪行和裙帶關係隨之曝光,會直接摧垮國際資本集團。事實上,希拉里不僅沒被控罪和定罪,還在國際資本集團保護下,扛著隨時可能崩潰的大腦進入總統大選。
資本集團全力追求自己利益時,美國國內經濟接近全面崩潰。美國經濟因為持續失血,自身循環困難,政府和私人部門的收入能力也隨之降低。由於政府持續增加開支,必須同時加稅和負債才能維持運營,而加稅進一步加劇企業和資金外流,工作機會流失。受打擊最大的美國東北部鋼鐵生鏽帶,本來是美國財富的中心,與NAFTA之前相比,這個地區的製造業崗位外流高達三分之一——1929年大蕭條後,美國的失業率也才25%。在加州等西部藍色州,各種苛刻的規定和高昂的綜合成本,也迫使相當多企業向德州等地內遷。由於美國各方面稅負持續增加,連紅色保守州也難以承受,製造業開始外遷,工作機會流失。
美國的外交從轉移國內矛盾出發最終走向崩潰,進而推動美國崩潰。外貿協議迎合短視的民眾和利益集團短期獲益後,跨國資本集團逐漸形成,利用貿易協定削弱美國,強化自己地位,保護自己利益。隨著跨國資本集團力量日益強大,美國國家自身日益虛弱,逐漸走向經濟崩潰。更重要的是,長遠看美國失去寶貴的名譽,這一無形資產的損失,比經濟崩潰更嚴重,也是外交崩潰的最大惡果。(待續,2016年8月13日)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