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0月15日訊】當全球經濟進入大蕭條的週期以來,經濟衰退的壓力導致大部分國家走向了貨幣貶值之路。當貨幣貶值時,本國生產商所生產的產品將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匯率政策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武器,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壓力。這也就是為何G20會議一直強調,不允許貨幣競相貶值。如果各生產國貨幣競相貶值,無疑將演變成一場「貨幣戰爭」。
任何匯率政策的出臺,都會產生受損方和受益方。這就使得各國在出臺的匯率政策都會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一些看不懂匯率的國家例外)。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當美國對中國打開貿易之門的時候,人民幣從此走上了升值之路。這種使人民幣升值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國製造的競爭力。試想一下,如果此時人民幣再處於貶值通道當中,美國的製造業又會面臨怎樣的情況?
匯率的政策再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同樣會產生負作用。當一國貨幣處於貶值之時,也意味著在購買力的下降,尤其是那些對國際資源依賴程度較大的國家。貨幣的貶值很容易帶來輸入性通脹,在農產品的問題上特別突出,而農產品的價格又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因此,在考量匯率政策的時候,我們必須同時觀察它的正面作用以及負作用。只有當正面作用大幅大於負作用時,才能極力的去推動匯率政策的變動。在這一點上,美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美元升值或者貶值,美國總是能夠成為最大的受益方。
在匯率的問題上,中國面臨難以抉擇的問題。一方面製造業的競爭力在快速下降,小幅的匯率貶值對於製造業的影響不過是多活幾日的時間問題,而無法改變製造業更加凋零的事實。還必須重視的是,我們目前處於全球需求低迷的大蕭條週期,出口的下降幾乎快到讓有關部門感覺窒息。為了彌補出口的下滑,消費的低迷,固定投資才扛起了更重的責任,房地產的火爆與此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如果匯率大幅貶值,製造業獲得更多的喘氣機會,但同時由於資源的匱乏使得進口的成本增加,輸入性的通脹或導致貨幣政策的收緊,使得資產泡沫承壓,而資產泡沫的破裂。又進一步導致銀行壞賬上升。顯然,無論做任何選擇,都是艱難的,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因此我們看到,在匯率的問題上,我們始終走得有些猶猶豫豫,而無法像安倍那般灑脫。
人民幣與日元和美元有著很大不同,那就是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這也是為何人民幣在國際化的同時必須要設立更多的結算中心。如果簡單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貶值同樣是一種必然。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最後必然要自由兌換,如果一國貨幣能夠自由兌換,其不斷寬鬆和釋放貨幣的行為必然帶來本幣的貶值。假如無限創造貨幣的同時而貨幣不貶值,這相當於是對世界的搶劫,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哪怕是美國,同樣是如此。而我們目前已經擁有了太多的基礎貨幣,簡單的計算,如果人民幣能夠在現價自由兌換的話,我們什麼都不做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 「全球化」時代,匯率顯得越來越重要,匯率好比人的眼睛。如果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那麼,匯率則是世界經濟的窗口,讀懂了匯率,就讀懂了世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