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官員如何杜絕賄賂(圖)

 2016-06-23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包拯畫像。(網路圖片)

賄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歷史上許多有識之士,對賄賂之危害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不妨回望古時的一些清官廉吏,他們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學習和借鑒。

公孫儀是戰國時期魯穆公的宰相,他有一個愛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於是想求他辦事的人紛紛送魚上門,卻都被公孫儀一口回絕。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來酷愛吃魚,為什麼不接受別人的魚呢?」公孫儀說:「吃幾條魚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別人送來的魚,就要遷就於他,就會腐敗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到那時,我再想吃魚,這些人肯定不會再送給我了,現在我不收別人的魚,倒還可以安穩地做丞相,自己能夠經常買魚來吃。」正所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公孫儀嗜魚而不受魚,實乃明智之舉。倘若別人送魚卻不拒絕,後果定然如公孫儀所言,不但官位要丟,而且連魚也吃不成了。

有些古人會通過巧妙的語言拒賄。《左傳》記載,宋襄公十五年,有人得到了一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便立即跑去獻給大夫子罕。子罕說:「美玉是你的寶貝,不貪是我的寶貝。假如我收了你的寶貝,那麼咱倆就都沒有了寶貝了,你還是拿走吧。」宋代有個小官吏珍藏著一面古鏡,便拿去獻給當時的宰相呂蒙正,並說:「這個古鏡能照二百里內的範圍。」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不過盤子那麼大,照二百里幹嗎呢?」說得那官員十分尷尬,只好拿著古鏡走了。

有人喜歡賦詩拒賄,既顯其才華橫溢,亦表其清廉剛正。包拯六十大壽那天,堅決不收禮金。不料第一個來送禮的竟是當朝皇帝宋仁宗。送禮的太監在紅紙上寫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禮不通。」包拯看後回了四句:「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包拯巧妙地以詩拒禮,並贏得了皇上的讚譽。

清代乾隆年間的河南巡撫葉存仁為官幾十年,清廉自守。當他告老還鄉時,官員們給他送行,但卻遲遲不讓船起錨。直到明月東升,只見駛來一葉小舟,原來是下屬們為他送來的告別禮物,因為怕人知道,所以特地選在夜裡送來。葉存仁叫人取來文房四寶,賦詩一首:「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於是他將禮物全部退還,一毫不取。

清代康熙年間的江南總督張伯行,自律甚嚴,他認為官吏在薪俸之外,多取一文即為貪污。為拒賄,在衙門口自題一塊匾額:「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還有人通過寓言故事拒賄。蘇軾曾在京城做官。一次,他的老鄉帶著厚禮想求他或他的弟弟蘇轍幫忙謀個官職。同鄉之情不便明傷,蘇軾就講了一個寓言,說是有個很貧窮的人,去掘伯夷的墓。伯夷在墓裡說:「我是在首陽山餓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別無一物,又豈能如你所願?」盜墓人就說:「那我就去挖叔齊的墓。」伯夷又說:「連我也不過如此,我弟弟叔齊就更幫不上忙了!」蘇軾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們兄弟都無法徇私幫您啊!

責任編輯: 潤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