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歡迎難民的國家?(圖)
中國有46%接受民意調查者回答願意在家裡收容難民(大赦國際/全球掃瞄)
【看中國2016年05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華德編譯)《石英》雜誌發表評論,分析大赦國際有關難民問題的民意測驗數據,尤其是中國應答者的反應。
根據大赦國際新近的民意調查,德國有94%的接受採訪者認為其他國家應該歡迎那些逃避迫害或戰爭者,人數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當然,考量到德國在當前難民危機中接受了最多的難民,這一結果可能並不令人驚奇。
然而,當被問及是否願意讓難民住在家裡時,在中國有46%的應答者說「是」,高居榜首。
如何解釋中國民眾的非凡氣度?中國民眾--或者更確切些說是中國18個大城市的接受民調者--不知何故走在政府的前面願意歡迎難民。(有些例外,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字,上一次在1970年代末越南難民危機中,當時的中國政府接受了最多的難民)。
然而,也有可能是更現實的原因:翻譯出了問題。中文電話問卷的前兩個特別提到難民逃離「戰爭或迫害」;第三個問題卻沒有,僅問及接受民調者願意提供何種程度的待遇給難民。
此外,只有第一個問題--有關難民是否應該逃亡至其他國家以擺脫衝突和迫害--提問者確實盡量暗示,是指特意逃到其他國家的難民。
上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負責這些研究的諮詢公司「全球掃瞄」在電話民調中使用了中文「難民」這個詞,按照字面解釋指「因災害流離失所的人」--不涉及國籍,所以這個詞能表示逃亡者,例如敘利亞,或者指在中國被趕出家園者(人道主義者稱之為「內部流離失所者」)。有鑒於此,中文媒體時常在「國際難民」和「國內難民」之間加以區別,而且由於自然災害的規模和悲劇頻發,中國恰巧有許多這類後者。
因此,這可能意味著46%願意收容難民者有部分並非指國際難民--相反,他們是指其他遭受天災的中國民眾。假若是後者,那種對本國流離失所的農民的慷慨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與致命性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空前的利他主義風潮相比,現在的民調數字是當年實際數字的二次方。當時湧入汶川竭盡所能的志願者來自全中國,收養地震孤兒的詢問聲經久迴盪。
翻譯中的歧義也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中國應答者在第一個問題中比較矛盾--這個問題有具體指明是去其他國家的難民--在順序中先於兩個國籍含糊的中文「難民」問題。
民意測驗表明,在問及「你的政府必須做更多以幫助逃離迫害和戰爭的難民?」時,中國的排名確實超過任何其他國家,既然中國的「國內難民」問題並非如此,那麼回答的「是」可能指「國際難民」。或許中國的領導層--還有其它各地的大量圈內人--已經低估了中國民眾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