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優勢喪失 土地能源等成本均超美國
【看中國2016年05月15日訊】日前,由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藍皮書認為,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風險點之一,而造成產能過剩根本原因在於轉型升級不暢。治理產能過剩,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提升企業技術能力。
當前中國工業經濟的下行,並非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現象。中國製造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很多結構性矛盾,導致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其突出表現是,很多行業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與產能不足並存的問題。
一方面社會資本大量向一些行業集中,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很多產業的產能利用率都低於70%,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甚至不足50%。另一方面由於技術水平落後、體制機制不順等原因,很多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不足,很多產能過剩產業的高端環節仍然依賴於國外技術和大量進口。
目前,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風險點之一。一方面產能過剩行業的經濟效益持續惡化,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積聚;另一方面產能過剩行業佔據了大量優質資源,擠壓了其他有利於經濟轉型行業的企業生長空間,抑制了全行業生產率的提升。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除了人們經常談到的體制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轉型升級不暢導致企業難以從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從而只能在低端環節進行惡性競爭。反過來,惡性競爭又削弱了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因此,對現階段的中國工業來講,要想治理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提升企業的技術能力,實現從產業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
藍皮書顯示,企業活力不足是當前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核心問題。一是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活力不足。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制機制障礙。
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製造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到了今天這種優勢已經逐步喪失。目前中國很多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工人工資水平已遠超東南亞國家。即使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也不明顯。目前與美國相比,土地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能源成本、配件成本等均高於美國。成本優勢逐步喪失的同時,以高附加值為基礎的新優勢卻尚未形成,導致了競爭優勢斷檔,具體表現為出口萎縮、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等。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則整個國家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勞動力成本的加快上升導致中國製造業成本的上升,從而對製造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產業,面臨著競爭優勢斷檔的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