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官媒刊文高調強調,學習簡體字不僅能擴寬閱讀面,還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遭到外界質疑。(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2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就在港媒TVB「J5」臺以普通話搭配簡體字播放新聞,引發香港民眾不滿之際,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加入討論行列,聲稱:「不必對簡體字格外敏感」,對正體字和簡體字強分優劣,實屬淺薄無知。有評論指出,簡體字是中共文化的一個圖騰,目的是消滅中華傳統文化,讓人民變成「馬列子孫」。
去年12月,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推出《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小六)》諮詢文件,香港教育局提出更新中文科課程,建議將簡體字納入往後5至10年的中、小學教材中,引起教育界和民主派議員批評。
2月23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刊出一篇名為〈繁簡之爭莫讓「亂花」迷了眼〉的文章,文中強調,雖中國承諾港人生活方式50年不變,未推行普通話和簡體字,但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習簡體字能擴寬閱讀面,還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因此對簡體字格外敏感很是奇怪。
此外,文中還稱,臺灣和香港有人宣稱「繁(正)體字才是正統」,其實是「沾染了敵意情緒」,「只能說太過淺薄無知」,「順其自然才是正道」。
不過,有評論指出,事實上簡化字雖表面簡化了單字,卻造成整個漢字系統的繁化,邏輯混亂,原本可以理解的系統性變得支離破碎。因此,簡化字才是難學的字。
原大陸歷史學教授劉因全指出,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維護漢字體系的完整性,才能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而美國《中國事務》雜誌主編伍凡則認為,簡體字是中共文化的一個圖騰,其真正目的是消滅中華傳統文化,讓當代年輕人無法閱讀1949年中共建政年前的經典,從而把中華兒女變成「馬列子孫」。
據悉,中國大陸從二十世紀50年代起全面推行簡體字,但在二十世紀70年代中蘇交惡後,中國內地便不再響應蘇聯漢字拉丁化政策,二簡字因此廢止。不過,迄今為止,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仍使用正體字。
傳統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那麼,漢字如何對應並承載中華文化的內涵呢?臺灣文字研究者、《預言中的今天》主編張福章曾表示,正統漢字的每個字,貫穿著中國傳統的道德、天地人等內涵,而近代中國大陸出現的簡體化文字,使得漢字的含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失去了其本身的真正內涵。
他舉例說,比如「德」字,是由ㄔ、十、目、一、心所構成,是十方世界眾神的眼睛都在看一個人的心與其行為(‘ㄔ’是人行之意,代表是人的一段行為),動機、行為都合乎天意。
「人們如果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歷史長河當中從新審視,就會發覺,正體字最有條件成為世界性的語言,這是大的趨向,而且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走了。」張福章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