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發動的各種政治運動導致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網路圖片)
蘇區肅反運動
毛澤東在贛西南地區發的肅國民黨「AB團」運動,夏曦在湘鄂西區發起的反「改組派」運動,和鄧發在閩西地區發起的「肅社民黨」運動,以「肅反」為名殘殺了大量紅軍將領和士兵。
延安整風運動
鼓勵批評,強調「言者無罪」。1942年4月3日中宣部發表「四三決定」,風向逆轉,整風運動轉入審干肅反階段。
土地改革運動
將地主階級的土地沒收後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造成100萬人∼400萬人非正常死亡。
鎮壓反革命運動
為鞏固新生政權,而展開的肅清社會上反對中共及其政權勢力的運動。目標是殺掉當時全國六億人口的1%,也就是600萬人,滯留大陸的原中華民國的舊軍政人員基本上被殺光。
三反五反運動
即在黨政機關人員中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在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鬥爭的統稱,刀鋒直指資本家和工商業者。造成多起冤錯假案。
胡風反革命集團案
從文藝批判上升為政治批判,成為對文藝界的大規模政治整肅和清洗運動。
整風反右運動
中共第二次整風運動,公開資料顯示黨內外55萬人為定為「右派」,實際上有三百多萬人被戴上右派帽子。中共承認「擴大化」問題,但至今仍有96人未「平反」。
大躍進及大飢荒
試圖利用本土充裕勞運力在工業和農業上進行大躍進式的建設運動,導致糧食大幅減產,造成大飢荒。這次大飢荒導致至少三千七百萬人被餓死。
反右傾運動
彭德懷等人因對「大躍進」提出批評而被毛澤東稱為「彭德懷反黨集團」,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進而在全國展開「反右傾」運動,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飢荒程度。
文化大革命運動
毛澤東提出的所謂「四個存在」理論,即「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存在著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進行顛覆和侵略的威脅。」在此基礎上,毛澤東發展出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的各種武鬥和抄家等導致二千五百萬人非正常死亡。
責任編輯: 楊天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