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朝伊始,「中美合作所」便被宣傳為「美蔣反動罪行」的代表,數十年來,《紅岩》、《烈火中永生》等文藝作品更是將其塑造成了臭名昭著的魔窟,至今很多人提起來仍然會咬牙切齒。然而,這卻是一場歷史騙局!
「中美合作所」全稱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於1943年4月15日,直接隸屬於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總部設在重慶西北郊歌樂山下的楊家山。軍統領導人戴笠、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1943年7月美國陸軍方面改派魏今生為代表)分任正副主任。參謀長中方兩人,為鄭介民和李崇詩,美方為貝利美。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訓練班,共訓練單位22個,完成訓練之作戰部隊49180人,各種幹部1320人,畢業學員50500人。這些「特種作戰部隊」經訓練後改編為別動軍8個縱隊、忠救軍3個縱隊,湘鄂贛邊區行動總隊、鐵道破壞隊、水上破壞隊、教導營(多半由受訓學生編成)若乾等敵後抗戰部隊,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只是長期以來,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中美合作所」這個戰時跨國軍事情報合作機構竟成了廣為人們熟知的「美蔣罪行」的代名詞,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也曾一度命名為「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美蔣罪行展覽館」。長篇小說《紅岩》和由此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等文藝作品,更是將其描述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魔窟。
以當時最為轟動最為暢銷的長篇小說《紅岩》為例,寫到劉思揚第二次被捕時,就描寫了押送他的汽車經過「中美合作所警衛森嚴的大門」駛進白公館集中營進行登記時,他看到登記簿上有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縮寫等細節。小說中寫到渣滓洞監獄政治犯組織絕食鬥爭和1949年新年聯歡會時,還特地描寫了監獄看守長給美國「特別顧問」打電話請示報告的細節。
其實,這些文藝作品都是很不嚴謹的。「中美合作所」的招牌早在這個劇情發生的四年前即1945年8月就已被摘掉了。實事求是地說,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與這兩個監獄處在同一位置,以及監獄裡所使用的刻有中美合作所字樣和有USA標誌的辦公傢俱、桌椅板凳床,以及特工使用的手銬、槍支等都是中美合作所遺留下來的外,中美合作所與這兩處監獄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小說《紅岩》與電影《在烈火中永生》曾經讓革命的熱血在我青春的身體裡沸騰!現在,內心只有被欺騙的痛苦!
責任編輯: 唐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