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煤企度日如年:煤炭賣不出沙子錢

【看中國2015年12月21日訊】在經歷「黃金十年」後,中國煤炭產業自2012年起掉頭向下,價格一跌再跌,虧損面不斷擴大,曾經富得流油的煤企正苦熬度日,緩發、減發、欠發工資現象大量增加.....

中國煤炭國內市場價格也是「跌跌不休」。12月9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371元/噸,比年初下降149元/噸,跌幅達28.7%,比2011年的高點下降56%。

就連一些煤層條件好、開採技術先進、效益更好的煤礦,也瀕臨虧損或已經虧損。由於物流成本上升,國內坑口煤價跌得更凶。據《經濟日報》12月20日報導,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神南礦業公司紅柳林煤礦負責人黨應強說,「周邊河灘上的沙子,一立方米能賣到120元,我們辛辛苦苦挖出來的煤,一噸才賣106元!」

許多煤企負責人抱怨說,產能過剩導致煤炭產業愈益艱難。2006年以來,中國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3.6萬億元,新增產能30億噸。目前,中國煤炭產能逾40億噸,在建項目規模超過10億噸。由於供給和需求變動不合拍,煤炭產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也使煤企的一切競爭優勢都變得蒼白無力。

煤炭企業超能力生產,或者產量不減反增,也與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觀有密切關係。一些地方為了穩增長,向煤炭企業分解生產經營的任務指標,甚至在年初目標的基礎上增加產量,以服務增長「大局」。

產能過剩無疑是煤炭產業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但在嚴峻形勢下,中國煤企依然採取以量補價、競相降價等諸多非理性競爭手段,導致局面更趨惡化。許多企業寧可讓價格,決不讓市場,搞薄利多銷,使得供給進一步過剩,價格進一步下跌,最終陷入惡性循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