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的張若名與年輕時的周恩來 (合成圖片)
9月27日,海外中文網站轉載署名桑農的文章,介紹張若名與周恩來的初戀情史和張若名的悲慘結局。張若名與周恩來同期加入中共,但後來退出,中共建政後屢次申請再次加入中共,但卻在中共的政治運動中難堪凌辱而投河自盡。
張若名,1902年生於河北保定,1915年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翌年正式升入該校正科(本科)第十級(屆),與鄧穎超同班。
1919年「五四運動」後,張若名參與包括女師同學在內共同成立的「女界愛國同志會」,與鄧穎超等共同赴京請願。
一次,請願返程的火車上,張若名與「學聯」主要負責人之一的周恩來商議「女愛會」與「學聯」合併成立「覺悟社」。1919年9月16日,「覺悟社」正式成立。
「覺悟社」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出版《覺悟》雜誌。發表文章用數碼諧音代號。周恩來是五號即伍豪,鄧穎超是一號即逸豪,張若名是三十六號即杉陸。
1920年1月出版的《覺悟》雜誌第一期,刊登了署名「杉陸」的長文《「急先鋒」的女子》,當時,張若名還不滿18週歲。
《覺悟》雜誌僅出版一期,周恩來、張若名等4人被捕,關進警察廳營務處的囚室,周恩來被判有期徒刑2個月,張若名被判罰金60元。
出獄後的張若名,一度回到保定老家。但不久即因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後與周恩來等人在捐贈和資助下,於1920年11月7日遠航法國,勤工儉學。
中國勤工儉學生中的絕大多數在法國無法自救,於是,寄希望於剛剛建成的里昂中法大學。1921年9月21日,一百多名勤工儉學生進佔里昂中法大學,招致法國里昂當局出動警察,蔡和生、李立三、陳毅等104名學生被強行遣回中國。當時在巴黎的周恩來、張若名等人聲援營救,都無濟於事。
周恩來初到歐洲時,思想徘徊在歐美民主政治與俄國共產主義之間。裡大事件後,對民主政治失望,轉向信仰共產主義。
1922年6月下旬,「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巴黎成立,該組織簡稱「旅歐少共」,後改名「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張若名由周恩來介紹加入「旅歐少共」,後自動轉入共青團。
中共《新華網》2005年刊文《鮮為人知:周恩來和他的初戀情人張若名》介紹,1922年是周恩來與張若名感情最融洽的一年。
但是,周恩來出於對張若名的家庭出身,以及才高氣盛的性格一次次與其辯論等原因,最終選擇了鄧穎超。1923年春天,周恩來和鄧穎超確定了愛情關係,張若名離開了巴黎,十分傷心地和周恩來分手。
1924年張若名因在法國參加列寧去世紀念大會,被法國警察跟蹤、訊問面臨被驅逐,加上與當時中共共青團支部組織負責人任卓宣發生意見分歧,張若名退出中共黨組織。
桑農在文章中說,周恩來、陳毅等人由於看到個人奮鬥的無望,轉而尋求集體的力量;張若名的情形則完全不同,通過個人奮鬥獲得成功的大門依然敞開,退出中共組織後,留在法國專心讀書。
對於張若名告別「中共」的選擇,周恩來等人竭力反對,但張若名決心已定,毅然與他們分道揚鑣。據說,她後來與丈夫楊堃定情時相約:「此生不再過問政治,專心從事學術研究。」
經過6年的苦讀,1930年張若名以優異成績取得了文科博士學位。當時與她先後去法國勤工儉學的女學生約有40餘人,而能夠獲取博士學位的唯有她一位。她成為中國第一個留法女博士。
1930年12月15日,張若名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後,北平中法大學校長李聖章當時正在里昂,現場聘請她為北平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文學院)教授。
1931年至1937年,在北平中法大學任教期間,張若名的生活相對平靜而安逸。她專心於教學,致力於中法文化的交流。
好景不長,北平淪陷後,中法大學部分學院南遷,張若名等人留守,僅能領取基本生活費。整整八年,除了參與《法文研究》的編務,她沒有參加過任何社會活動。
1946年,北平中法大學復校,張若名又回到文學院,繼續教授法國文學課程。1948年初,張若名的丈夫楊堃接受雲南大學聘請,任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由於擔心國共分江而治,一家人將天各一方,張若名受聘於雲大中文系,與丈夫一同南下。
1949年,天翻地覆,張若名在老朋友的推薦下,加入了民盟。從1950年起,她不斷地申請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每年都要交上一份長長的申請書。申請材料越寫越長,一次比一次深刻但年復一年,不被批准。文章說她也從來不灰心,還常去聽黨課,找自己的入黨聯繫人,匯報思想情況。
1957年,中共反右派運動開始,張若名一如既往,積極參加,兒子楊在道在家信中,流露出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不同見解,她認為兒子需要教育,竟然將信交給組織,希望中共黨組織上對兒子進行幫助,結果導致兒子被打為右派,關進勞教所,22年後才恢復自由。
1958年6月18日上午,雲南大學中文系召開批判會,拿出張若名歷年思想匯報材料,斷章取義,無限上綱。其1924年退黨之事,終於被翻出來,不僅是右派,而且是叛徒。張若名想不通,找總支書記談話。當得知下午還要繼續批鬥,自由表達的權利被剝奪,人格尊嚴將喪失殆盡,中午,她便投河自盡。
張若名死後,雲南大學立即召開了對她的聲討大會,民盟也隨即將她除名。直到中共改革開放,其兒子楊在道從勞教所出來,上書鄧穎超,請求她幫助為母親平反,張若名被平反:張若名政治歷史清楚,無重大政治歷史問題。
《九評》中分析說,中共組織不但具有邪教特徵,而且本性流氓。近代許多中國人的悲慘經歷都是有力的證據。
責任編輯: 華長玖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