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證監會黑幕:發審名單可以賣上百萬(圖)
中國大陸股票發行制度存腐敗漏洞。(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29日訊】截至目前,大陸證監會已有多名官員被帶走,其中不乏證監會副主席姚剛這樣的高階官員,而他們的落馬似乎都與股票發行脫不了干係。
發審大權在握腐敗叢生
姚剛原下屬、證監會稽查總隊副總隊長習龍生近日被帶走,早些年他曾任證監會發行部發審處處長,負責發審委員的排期;此外,姚剛妻子胡蓉暉也於日前從「IPO項目大所」——中倫律師事務所離職。
保薦、發審、承銷等證券市場的主要機制,都有「姚剛時代」的深深烙印。「一些同志習慣於審批審核,不想放權。」證監會主席肖鋼曾在年度工作會上這樣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落馬官員均曾深度參與發行審批。
6月被證監會開除並移送司法機關的李志玲,曾在證監會發行部任處長,被查是因其丈夫違規買賣股票。
8月初,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他曾多年負責創業板發行審批,被查是因收受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等問題。
8月末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劉書帆,亦曾在證監會發行部任處長一職,其被查原因,系利用職務便利,幫助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事項順利通過發審會,幫助該公司股票價格維持穩定並上漲。同時,利用自己獲得的內幕消息非法獲利。
隨後被查的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育軍、姚剛,以及近日被帶走的習龍生,在過去多年裡,都在中國證券發行體系中擁有強有力的話語權。
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證券市場統一的股票發行審核制度隨後在1993年正式建立。
建立初期,股票發行實行審批制,企業上市需要經過兩級行政審批,即首先向其所在地政府或主管中央部委提交額度申請,經批准後報送證監會複審。
2000年後,股票發行開始實行核准制,一直延續至今。不過,因為核准制依然有明顯的審批痕跡,證券市場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痼疾,長期以來飽受各方詬病。
過去多年中,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企業如何收買保薦人、保薦人如何幫企業「搞定」發審委的故事,也不乏傳授他人如何「打點關係」的「業內」人士。
曾有媒體披露了許多此類細節。比如一名財經公關公司總經理回憶如何獲得發審委員個人信息的方法時稱:「那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有公關公司派四五個人天天盯在證監會門口,看發行部的人抱著企業發審材料出來了,就派人跟上。如果材料送到財政部了,那就是財政部的那位發審委員審;材料送到發改委了,就是發改委的那位發審委員審。雖然是笨辦法,但很有效。一份名單可以賣100萬元。」
有權力的地方就有尋租
新股發行審批制度,構筑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礎,但同時,難以數清的「帶病上市」的公司,也讓二級市場投資者吃盡了苦頭。
2009年6月到2012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一些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決定,但上述改革依舊停留在完善核准制的階段,直到2013年11月,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啟動了股票發行制度的「註冊制改革」。
「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肖鋼在今年年初時曾表示。但是權力下放,談何容易。
此前諸多報導披露,大陸股災涉及江澤民集團惡意做空、針對習近平進行「經濟政變」。大陸股災後,上海多家金融機構及公司被查。近期,大陸官媒曝光上海公司操縱股市,經地下錢莊轉移數億元人民幣。隨著姚剛等人的相繼落馬,金融反腐與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