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10月11日訊】「個人對個人」(Peer to Peer,下稱P2P)貸款平臺服務模式2006年在中國產生。簡單的說,就是有資金並且有理財投資想法的個人,通過P2P平臺這個中介方牽線搭橋,使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將資金貸給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由於大陸民眾的投資渠道狹窄,因不滿足於將錢存銀行和購買理財產品,而是通過P2P平臺獲取預期年化12%甚至更高的收益。但經濟疲軟使借款人資金緊張,逾期、展期現象頻繁,另一方面,一些平臺的不規範運營造成流動性風險,加上資金實力和風控能力較弱容易導致擠兌。
網貸之家近期發布的P2P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正常運營平臺為2417家,行業累計平臺數量3448家。累積問題平臺佔比高達30%,意味著每10家平臺就有3家出問題,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跑路、提現困難或經營難以為繼而主動停業。截至9月,數百億資金去向不明。
目前P2P行業仍處於無准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狀態。P2P行業良莠不齊,一邊是壞賬、跑路不斷;一邊是融資額上升、新平台上線不停。在業內人士看來,P2P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風控能力將是P2P平臺得以生存的關鍵。
隨著平臺數量猛增,資金端獲得客戶的成本高企、資產端優質借款人難尋的問題加劇,跑路、倒閉事件顯著增多,行業正加速洗牌。一個個P2P平臺的崩塌之後,民眾群體維權事件隨之發生,往往伴隨著不少投資者去政府部門投訴上訪,其中不乏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老年人。
另外,地方政府對於自身高企的債務,只能採取借舊還新的方式來延緩危機的爆發。但在融資渠道變窄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把目光瞄向了P2P平臺,2014年P2P類公司已經開始為地方融資平臺輸血。
有分析人士認為,總體來說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比較大。而引入P2P的風險也不小,但地方政府為了給融資平臺輸血,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只圖先把眼下的難關度過去,能撐多久是多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