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是蹲馬桶還是坐馬桶更好的爭論更是愈演愈烈。
有的人若找不到使用蹲馬桶的廁所,就寧願強忍內急趕回家中。若情非得已,就蹲在馬桶上。因為這樣,「總比得傳染病要好。」
在國外,蹲在馬桶上的做法讓人非常反感,甚至在廁所內特地用中文表示:「我們的馬桶文化演化至今,已相當完善,無需創造。」
其實早年,歐美人在使用公共廁所時也不習慣,1991年英國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一婦產科診所的528名女性後發現,85%的人稱她們在使用公廁時會蹲著小便,12%的人會在坐馬桶上鋪一層紙,只有2%的人會直接坐在坐馬桶上。
在醫院的衛生間中進行的研究發現,坐馬桶上有多種危險的菌株,包括抗生素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諾如病毒、大腸桿菌、志賀菌和鏈球菌等。從理論上講,你甚至可能在如廁時感染埃博拉病毒。
但是,大部分疾病的感染都要求陰道或肛門內壁(也就是易感細胞的所在處)接觸到劑量足夠大的病原體。雖然蝨子確實可能藏在毛巾和衣服裡,牠們在冷而堅硬的表面上卻難以生存。
蝨子渴求人體的溫暖,而且牠們的腳爪無法附著在光滑的塑料、木材或陶瓷之上。
所以為了怕感染而蹲在坐式馬桶上,是不必要的!
相對而言,令人擔心的是,現代的無水箱馬桶在沖水時可將幾乎不可見的液滴噴濺數英呎之高。
牙刷就會有60%的機會被糞便污染,來自美國的一條奇葩新聞顯示,只要是和家人或他人合用洗手間,你放在洗手間的牙刷就會有60%的機會被糞便污染。
另外一個問題是,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式的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
一方面是因為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對排便有幫助作用。另一方面,人體有一根U形恥骨直腸肌,它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繞一圈,連接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正好把直腸鉤拉住。
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腸角大約是80°∼90°,而蹲姿時肛腸角可達到100°∼110°。從理論上講,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
但蹲的時間太長,也不合適,因為容易患痔瘡。很明顯的下蹲時間長了,肛門周圍靜脈回流會受到影響,長期如此的話,痔瘡的風險就加大了。
也有人推薦採用坐馬桶上加個小板凳,模擬出和蹲姿排便的效果。但這種做法有爭議,因為這樣對腹壓增加很有限,減少排便壓力也有限。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擷圖)
綜合起來,採用何種姿勢排便,各有利弊,很難講哪種姿勢更為健康。但是對一些特殊人群來說,還是推薦坐式。
比如,比如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蹲式腹壓增大,再加上排便用力,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事件。
老年人體力比較弱,蹲的時間過久,如果快速站起來,也容易誘發改變體位所導致的低血壓,從而就會發生頭暈、眼花、摔倒,發生骨折等意外事件。
坐便舒服,但很多人看書看報、玩手機,會造成注意力分散,使得如廁時間不知不覺延長,排便過程也越來越不暢,長此以往也會造成便秘。
所以別再蹲便了!不會被傳染的。已經有好幾起因為蹲便馬桶破裂的事故了!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