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9月26日訊】新聞背景:署名「羅天昊」的一篇「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一經官方喉舌新華社瞭望智庫微信公共號公開轉發後,就在網際網路上遭到了狂轟濫炸,儘管瞭望智庫公號註明瞭該文的出處,標示此文「不代表瞭望智庫的觀點」,但嘲諷者還是把這筆帳算到了官方喉舌頭上。其實,文章內容並不新穎,只是標題夠刺激!至於如何阻止李嘉誠跑掉,文章並沒有給出結論。李嘉誠為什麼要跑?一個在中國賺了大錢的「亞洲首富」為什麼要跑才值得人們深思!想想當年張子強綁架李嘉誠的兒子,都沒有嚇跑李嘉誠,現在為什麼要在「盛世」之下卷鋪蓋要跑?本欄目近期已就此熱點話題刊載過幾篇相關分析文章。下面這篇文字是國內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財經人士從另一角度就此一話題所作出的個人分析。作者在最後強調:「對於中國而言,有底線的法治在財富與市場中的作用比什麼都重要。」此言極是。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對於時下的中國而言,「有底線的法制」在哪裡?本欄目現將此文選載於此,以饗讀者。
移民潮與李嘉誠註冊地的爭議,得到了官方結論——「別讓李嘉誠跑了」……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最近強調,需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並稱將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等領域將開展混改試點。這是對於財富轉移潮的隱性暗示,政府將不會通過「不讓跑」的方式讓財富留在國內,而是通過產權保護的方式,使國內形成更好的財富生成機制。問題的另一面是,只有保護合法財富,才能推進混改,沒有一個膽戰心驚的企業家敢把資金大規模地投入根本無法掌控、沒有基本安全保障的企業。
財富之所以要跑,從經濟上看,無外乎兩個原因:或者是國內已無能力生成新的財富,或者財富不安全。
中國國內有無能力生成新財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取決於制度改革的成敗。有的地區貧窮代際傳遞,無論企業與勞動者如何努力,只能圍繞著貧困的陷阱打轉。歐巴馬的母親、美國人類學家鄧納姆在其窮盡一生所寫的《逆境求生:印尼的鄉村工業》一著中,提出資本是印尼農村工業中各個部門分層的根本原因,造成了經濟發展的差異。經濟發展不起來並不是企業家精神的缺乏而是資本的缺乏,是政治經濟而不是文化的原因。
必須打破這一可怕的內卷化結構。貧困階層得不到平等的機會,得不到資本,而在中國社會更加多重,還包括基層社會合理秩序崩潰,一些地區出現黑社會化的現象,官商結合成為官商勾結,權貴企業可以得到大量租金,如果去除這些租金,中國的權貴型大型企業有多少能夠真正盈利?
同時,知識產權普遍得不到尊重,大資本將企業抑制在勉強維持溫飽的階段,絕大部分企業通過價格競爭獲得生存空間。企業僅以規模與成本取勝,品牌與技術、誠信無法脫穎而出,導致了消費替代,中國中產收入階層以上的消費轉而追求國際品牌。甚至原本被寄以希望的電商成為價格戰的利器,盈利的中小企業微乎其微。
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標誌是培育出體面的中產收入階層,而不是形成食利階層與赤貧階層,貧富兩極分化。
受到嚴厲抨擊的《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殺氣騰騰地威脅一個國際企業家,顯然不是一個理智的辦法。但其中所顯示的香港豪族藉助內地權力生長的態勢,香港中產階級日子難過,恐怕與香港的今天不無關係。
愚蠢地先培育出一個尾大不掉的階層,而後加以威脅,不如在制度設計時堅持底線原則,減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原罪,同時更好地保護國民的合法財富。李嘉誠只因受到大家的關注才成為了出頭鳥,事實上中國進入移民潮,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既有環境災難、教育與醫療等資源得不到公平的配置,更重要的還有國民的財富得不到保障。從稅收到土地都存在系列案例,這些案例面對著殺氣騰騰的背景板,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惹不起、躲得起,需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重要的是生存,而不是各種口號。
不怕了,資金才能留住,企業家才能安心創造財富。而在另一次會議上,劉鶴先生再次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如果此次混改不被異化為上市圈錢,民資進入國企、進入國企的項目,核心要點是對民企管理權與財產權的尊重,這樣的尊重不是虛無飄渺的口號,而是訴諸於法律通過一個個案例樹立起信心。只有相信法律的尊嚴與公平,混改才有基礎。
中國的複雜性在於,原罪與企業家牽連不止,國企改革與權貴攫取資產時常伴生,清理原罪有多種解讀,有時會被放大為對財產的剝奪。最好的辦法並非就此停止清理,而是在清理過程中以法律為重,讓透明司法為財富保護劃出一道寬闊的邊界,而不是以洗腦的方式煽動民粹的暴戾之氣,使違法的權貴階層戴上受害者的假面繼續舞蹈。
對於中國而言,有底線的法治在財富與市場中的作用比什麼都重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