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背後捅刀子!曾慶紅之父參與密電毛澤東出賣陳毅(圖)

 2015-09-23 1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曾慶紅之父(左)曾山參與密電出賣陳毅。(網路圖片)

「陳毅不會打仗」的出處

據賈文祥所著的《三野戰事珍聞全記錄》記載,1946年夏天,淮北地區連降暴雨,河水暴漲,到處一片汪洋。陳毅率山東野戰軍指揮部冒雨艱難地行進,於7月25日到達淮北。

當時,粟裕率華中野戰軍在蘇中連戰連捷,陳毅決心在淮北打兩場勝仗,以改變淮北的局勢。

但到7月底,情況發生變化,沿隴海線兩側繼續進攻的蔣軍主力已增加到l5個團,而陳毅手頭的21個團的兵力對他們「只能擊潰不能殲滅」,便打算「以主力向靈(壁)、泗(縣)找桂頑敵求戰,擬先消滅其兩個團即轉而進擊津浦路宿蚌段」。

華中分局的張鼎丞、鄧子恢根據以往的經驗,感覺桂系部隊由白崇禧經營多年,是有相當戰鬥力的。7月30日致電陳毅,勸他改變主意去打蔣軍。

8月2日,陳毅、宋時輪復電華中分局:「張鄧30日電,要我們打蔣軍不打桂系。我們事前經過慎重考慮,蔣軍計八個整旅,緊靠在一起,離徐州不到四十里,彼此間隔不到十里、二十里不等,增援多而快,只能擊潰不能殲滅。此次打92師,我9個團打兩天兩夜始結束戰鬥,故無法下決心去打北線蔣軍。但蔣軍再向東進,則有打的機會。現桂系四個團分布在靈壁、五河、泗縣三處,其增援均在七八十里以外,打定可能全殲。歷來打桂系均用相等兵力,故奏效不大,此次改變是可能奏效的,已決定5日夜攻泗城不再變。」

8月3日,毛澤東看到陳毅要求打泗縣的電報,感到雨季作戰條件不好,指示陳、宋:「凡只能擊潰不能殲滅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機會殲敵,過於急躁之意見並不恰當。」次日再次電告陳、宋:「你們手裡有五萬機動兵力,只要有耐心不性急,總可找到各個殲敵之機會。」

但是,陳毅、宋時輪已在8月2日下達攻打泗縣的命令:8師與九縱3個團主攻,二縱與7師負責打援、切斷泗縣與靈壁之敵的聯繫。毛澤東的電報並未使他們改變決心。

曾被稱為「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的8師,雖殲敵3,000餘,但8師亦付出2,000餘人的傷亡代價,而且城未攻下,使山野西擊津浦線的計畫受挫,8師士氣受挫。當時8師官兵牢騷埋怨的話很多。

陳毅作為首長,承擔了失敗的責任。10月4日,他在給8師領導寫的信中說:

「仗未打好,不是部隊不好,不是師旅團不行,不是野戰軍參謀處不行,主要是我這個統帥犯了兩個錯誤……我應以統帥身份擔負一切,向指戰員承認這個錯誤。」於是,「陳毅不會打仗」之說傳開了。

一封揭發陳毅的密電

《無冕元帥——一個真實的粟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張雄文日前披露了一封密電,這封密電是華中軍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曾山寫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主要內容是揭發陳毅不會打仗。電文如下:

1946.10.9酉時張鄧曾報中央

陳(毅)佳電悉。我們對陳此部署決不同意,對陳這幾個月在華中指揮亦深表不滿。當他大軍屯住隴海時,桂系攻佔靈城,我們建議山野移靈泗公路間殲滅桂頑,陳不聽,後桂頑已佔泗城,陳決攻泗城。我們曾兩電建議不應攻泗,陳決心不變,又不親自指揮,而把如此重任給宋一人主持,結果八師、九縱損失甚重,情緒降低。

當山野據守眾興,陳擬北撤回山東,我們建議守泗陽,陳決在眾興與淮陰待機,但以後敵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陽防務交給元氣未復之九縱把守。以後李延年三軍南下泗陽,陣地三天即失。陳尤不守淮陰,雖經中央電示兩淮關係全局。但陳始終不重視,把主力控制於漁溝、來安之間,等待桂頑,一無所獲。而淮陰方面我守軍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們幾次求陳派隊南援,終不來。後五旅趕駛頑強,給七四軍以慘重殺傷,淮陰局面已定,六師亦於皓日可到淮陰,陳亦允派二縱南來增援,並派人來要粟、譚佈置出擊,巧晚粟、譚遵命佈置,將部隊擺開,但到皓晨三時半陳又來電,部隊不來,此時淮陰守軍已擺開,一時收不回來,敵即在此時從我空虛處進入淮陰城。雖經皓日一日巷戰,已無可挽救。這完全是由於陳對用兵開玩笑所致。否則,不僅淮陰可保,且可殲滅敵人,改變戰局。

為什麼陳如此動搖,固與宋曾有關,但我們估計與陳之英雄思想亦非無關係。兩淮失後,中央決定山野與華野合併,陳、粟、譚統一指揮,命令已公布,但陳始終保持兩個機關,拖不合併,陳亦自己行動,不在一起,仍採取臨時接頭會商方式。我們屢電建議,陳不採納。此次因敵知我北移,攻宿七四軍,東攻漣水,決一、六師南下配合五旅、皮旅殲敵,要八師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務,保持六塘河防線,但陳又於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東,甚至讓淮海失掉。

如按陳此種佈置,則六塘河、沐陽一帶可能喪失,則一、六師將無歸路,(因要渡黃河、鹽河、前後六塘河及沐河),這對華野是極大威脅。同時陳指揮如此躊躇,山野回魯南後也不一定打勝戰,而山野、華野分開行動,對將來戰局無法改變,對全國戰局亦有害處。因此,我們堅決反對陳這種佈置。我們主張:

一、山野仍應在原地擔任後防,候華野十日後北來,再配合作戰。

二、陳、粟、譚應會合一起,不宜分開,使粟能助陳下決心,並便統一山野指揮。

三、為了兼顧山東起見,以八師回魯南,由葉去指揮。並要山東補充葉縱五千人(聞葉縱人數很少)。

四、如陳定要北返,至少應以二縱留下,山野無論如何,要在一、六師北返前確保六塘河與沐陽城,否則前途極壞。

此我們三個人幾個月以來觀察所識,本知無不言之義,直告中央。是否妥當,請中央決定,但望勿告陳。

1946.10.9酉時張鼎丞、鄧子恢、曾山

這封電報,直接促成了粟裕獲得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才擁有的戰役指揮權;間接導致了1948年5月,陳毅被調離華野。粟裕雖不曾在這份電報上簽名,卻於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被強行指責簽了名。

責任編輯: 林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