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置換:財政部難解的數學題
【看中國2015年05月10日訊】地方政府債務越滾越大,如何消除危機,財政部正在解析這道複雜的數學題:今年地方政府獲得發行5000億一般地方債券額度,1000億專項地方債券額度,再加上1萬億財政部安排的債務置換額度,共計1.6萬億。
但與此同時,按照上次的審計數據,2015年地方債務將到期1.86萬億。缺口不只2000多億元,因此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的債務置換。相關人士透露,按照財政部的想法,對於存量債務的化解,進行債務置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進行資產證券化,即ABS(Asset-Backed Security)。
資產證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資產證券化是通過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發行證券籌資的一種直接融資方式。
目前,用來消化部分存量債務的第一輪債務置換,額度已經下發到每個地級市。而此前10個試點自發自還一般地方債券的省市,大都選擇將今年第一批發行的債券,全部用來置換存量債務。這導致今年地方債券發行的額度劇增,金融機構的資金面難以調度。因此原本定在4月23日招標的江蘇首批一般地方債券被推遲發行。
即便安排了1萬億的債務置換額度,其中也只有一部分可以通過發行一般或專項政府債券的方式來置換。財政部通過置換債券的方式化解存量債務,實際上還是一種發新債還舊債的方式。
地方債已經是中國經濟前行軌道上的「炸彈」,如果進行資產證券化,這或將是轉移地方債風險的一個途徑,首先是轉嫁給銀行以及二級市場,最後轉嫁到社會,有專家指這將導致中國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搞資產證券化確實不能出現這樣的道德風險,製造地方融資平臺金融和財政風險的人或地方政府不承擔最終風險,讓全社會承擔。地方融資平臺的過度擴張或不規範運作導致的風險,不能借資產證券化之機「渾水摸魚」,大逃債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