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後中國要面對經濟這隻倔犟的羊(圖)
2015黃曆羊年喜慶圖。(美國之音圖片)
【看中國2015年02月20日訊】黃曆新年的節日喜慶過後,面對中國領導人的將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在進入黃曆羊年後將面臨諸多挑戰。
外資正加緊撤離
從2014年末開始,在中國的外國企業掀起了一股撤資潮。美國微軟公司去年年末宣布,將在2015年黃曆新年前關閉在北京和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並將部分生產轉移至越南。韓國消費電子巨頭三星在越南投資30億美元興建一座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以削減成本,同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廠商競爭。
2月5日,日本著名鐘錶企業西鐵城(Citizen)在黃曆新年假日到來前突然將位於廣州的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關閉,並遣散全體員工。富士康也於2月份與印尼簽署一項總額達10億美元的合作意向,將在印尼建設全套生產線,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和電子產品裝配。日本知名家電企業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的生產從中國搬回日本靜岡縣和神戶市。
此外,優衣庫、耐克、LG和英特爾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建廠,準備從中國撤離。外企的大舉撤離讓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風光不再。
用工成本上漲是外企撤離的一個原因。數據顯示,考慮到各種福利待遇,中國的工資水平在過去六年裡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上漲。與其他主要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最低月工資標準高於印度、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正在接近馬來西亞和泰國。從2015年起,中國多地的社保費用上調,導致「五險一金」的比例佔到工資的40-50%,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到負擔沈重。連中國副總理馬凱也坦言,中國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高。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認為中國的經營環境正不斷惡化。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一項年度調查發現,60%的受訪企業認為它們正成為中國政府各類調查的對象,包括定價、反腐敗和反壟斷。美國移動晶元生產商高通(Qualcomm)剛剛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而被國家發改委處以近10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製造業出現萎縮
外資企業的撤離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巨大壓力。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不久前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廣東東莞150多家受訪企業有六成表示2014年接單量下降,近七成的企業表示訂單利潤下滑,32%的企業表示經營虧損難以為繼。去年12月,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位於蘇州的聯建科技倒閉,隨後其在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也相繼倒閉,三家工廠的工人總數近萬人。聯建科技曾經為蘋果手機供應屏幕,輝煌時員工人數達到兩萬,但從2014年開始每況愈下。
東莞是「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縮影,也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中國官方公布的1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首次跌至50以下,顯示中國製造業呈現萎縮。東莞的衰落意味與出口有關的私營部門正遭到打擊。雖然中國1月份PMI指數下降與黃曆新年假期來臨有關,但有人擔心當長假結束後,這些位於珠三角的工廠可能不會再開工。
房地產持續低迷
曾經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房地產業進入羊年後也將繼續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顯示,1月份中國新房價格同比下跌5.1%,是自2011年統計以來的最大跌幅。在統計的70個城市中,64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下滑,其中北京房價同比下跌3.2%,上海下跌4.2%。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目前有20%的新房處於空置狀態。雖然去年12月中國新樓盤開工量已下降26%,但仍高於銷售水平。樓市需求疲軟導致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型開發商資金鏈吃緊、甚至斷裂,一些一二線城市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也處於承壓狀態。中國央行去年底下調了基準利率,又在2月份降低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鼓勵銀行房貸。但這些舉措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起到明顯效果。購房者擔心房價會進一步下跌,因此大多持觀望態度。房地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建築、水泥、鋼鐵、傢俱等產業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近四分之一。
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大
雖然中國央行以往總是在黃曆新年前採取措施給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但今年的降准凸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高壓反腐導致資本外流給銀行系統帶來的壓力。中國官方的外匯佔款數據顯示,去年12月資本外流達到1183.65億元,為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值。今年1月份中國外匯佔款又減少1082.6億元人民幣,連續兩個月下降幅度超過千億。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劉暢(音)對美國之音表示,央行的舉措更多的是緩解銀行的壓力,難以對中國實體經濟產生影響。他說:「央行這次的行動基本上是流動性管理(liquidity management)。我們預測今年RRR(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還會再降三次,基準利率再降兩次。」
政府或重回投資老路
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外,中國刺激經濟的手段似乎不多。中國總理李克強年初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時承諾,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將注重調結構和穩增長。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大力宣傳所謂「一帶一路」戰略,設立400億美元基金,為沿線國家以及中國西部和東南省份基建、能源和金融方面提供金融資本支持。不少經濟學界人士認為,「一帶一路」的本質是將中國過剩的產能向海外輸出,從而達到緩解中國國內經濟困境的目的。但這一戰略在具體實施上仍面臨許多挑戰。
有鑒於此,已有多個省份公布巨額投資計畫,顯示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財政和就業壓力陡增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回到靠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路上。政府投資曾幫助中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迅速走出困境,在全球經濟哀鴻遍野中一枝獨秀。但過度投資和放貸導致中國經濟嚴重失衡。由國家發改委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2009年到2013年,「無效投資」佔到中國經濟總投資的一半,被浪費掉的投資高達6.8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