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留學生的愛國熱情何以如此高漲(組圖)

 2015-02-14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哈佛模聯只是在會議手冊中在參與者名單上把臺灣列為「國家」,引發了中國學生代表團人員的不滿和抗議。

【看中國2015年02月13日訊】日前,一位中國學生在中國類似Facebook的社交平臺人人網上發表了《哈佛模聯「臺灣事件」的現場還原與思考》的文章,指責上月底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簡稱哈佛模聯)活動主辦方拒絕糾正將臺灣列為主權國家的「錯誤」,並把中國學生代表逐出開會酒店。

文章作者、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鄧冰玉寫道,「現在的我,已經在距離波士頓一百多公里的酒店床上整理這些天的心情,在打下這些字的時候,我依舊能感到熱血蹭蹭地往頭上湧。」根據鄧冰玉的描述,事件的起因是主辦方在會議手冊International participants by country(按國家劃分的國際與會者)部分把臺灣列入。這引發了中國代表團人員的不滿和抗議,要求主辦方發表正式書面聲明,承認錯誤、重新印發手冊將Country(國家)改為Country and Region(國家與地區),並將錯誤手冊收回。2015哈佛模聯秘書長露絲·卡根(Ruth Kagan)以電子郵件形式回應中方,稱將臺灣列為國家並非大會的政治聲明,也不代表哈佛國際關係理事會的看法。這一聲明顯然未能滿足中方要求,並最終導致衝突升級。

美國之音此前報導說,哈佛模聯只是在會議手冊中在參與者名單上把臺灣列為「國家」,並沒有在模擬聯合國的會議上把臺灣列為國家。

哈佛模聯事件並非個案。近年來,海外中國留學生因「滿腔愛國熱忱」與所在高校、教授、其他團體發生衝突的事件時有發生。這讓人感到好奇,為什麼中國留學生到了國外以後似乎變得更愛國了?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梁懷超(Henry Chiu Hail)對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就更愛國的現象進行了研究。他與18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和學者(15名研究生、一名本科和兩名助理教授生)進行了深入訪談,把研究結果發表在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的《國際教育研究》(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期刊上。

中國留學生的身份認同感強

梁懷超表示,中國留學生的身份認同感普遍很強,而置身海外讓中國留學生對身份認同變得更加強烈。他說:「留學生們覺得,中國人這個身份成了他們最重要的特徵。到國外以後,他們中國人的身份就更突出了。」他表示,越看重這個身份,中國留學生也就越希望自己的國家被尊重。


中國長期進行洗腦式的教育,告訴學生要捍衛祖國的尊嚴、民族的榮譽等等。他們往往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看成一體。

梁懷超的研究發現,當留學生在中國的時候,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把政府和人民區分開來,但出國後,他們往往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看成一體,任何對中國政府的批評都會讓他們覺得是在批評整體中國人民。

紐約城市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美中的文化差異和中國留學生長期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有關。他說:「從我們在美國生活久了的經驗來看,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美國人在談論任何事情的時候不會把你看成是鐵板一塊的一個分子……但是中國長期進行洗腦式的教育,告訴學生你的言行代表祖國,代表民族,是代表我們的文化的,你要為我們的祖國爭光,為我們的民族爭光,要捍衛我們祖國的尊嚴、民族的榮譽等等。」

梁懷超在他的論文中說,對中國的國家認同感越強,留學生們就越希望維護中國的正面形象。留學生們認為,自己能夠通過與所在國的人們交流來提升或維護國家的形象。然而,在中國留學生與美國人交流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臺灣、西藏、人權、腐敗等敏感話題。

「這讓留學生在內心感到是種掙扎,」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說,「尤其是在美國開放和透明的民主文化中,這些問題他們不想去面對但又迴避不了的,因為在教室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問這些問題、會討論這些問題,討論中國的腐敗、專制和不民主。這就讓留學生對美國的教育和體制產生某種反感。」

中國留學生:不歡迎對中國的惡意攻擊

對於這種情況,梁懷超表示,要想讓中國留學生能夠認同外國人對中國的批評,就必須讓他們相信外國人的批評是出於善意的,而不是帶有偏見或不懷好意的。「這就好比是只有你自己能夠批評你的父母,但當別人批評你的父母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不舒服。當他們自己批評中國的時候,他們認為這是愛國的批評,是為了讓國家更好;但如果外國人去批評的話,那麼就是在攻擊中國。」他說。

梁懷超把中國留學生如何面對美國人對中國批評的心態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基於中國或中國人地位的(Status)。他說:「他們認為,到美國後,他們只聽到對中國負面的看法,美國人對中國完全沒有好感。因此,他們感到自己的地位下降了,他們被美國人瞧不起。」梁懷超的一位受訪者表示,他有一次和他的美國朋友說想買一些軟體。他的美國朋友卻說,可以去中國的網站上下載盜版軟體。這讓這位受訪者感到他的美國朋友批評中國人的道德水準低。

第二類是基於對祖國的忠誠(loyalty)。這類留學生認為,他們有義務捍衛中國的形象。一位受訪者表示,她朋友的母親曾問起西藏的問題。她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她有義務向人們進行解釋,讓美國人瞭解「真相」。這類留學生還認為,雖然中國有很多問題,但在外國人面前談論這些缺點是在給祖國抹黑。

第三類是「尋求和諧」(Harmony-seeking)。這類留學生表示,他們一方面需要和美國友人建立良好關係,另一方面又要維護自己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這類留學生感到自己處於兩難境地,他們盡量會避免和美國朋友談論所謂的「敏感話題」。

第四類是「功利主義」(Utilitarian)。這類留學生會衡量對方的批評對中國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他們認為,與中國的發展相比,外界的看法沒那麼重要。如果對方的批評是帶有惡意的,那麼他們會堅決反對。

任何對批評都可能惹惱中國留學生

梁懷超說,不僅僅是涉及到臺灣或者西藏這類所謂關乎中國「核心利益」的議題能夠引起中國留學生的強烈反彈。「在特定環境下,任何對中國的批評都會讓中國留學生感到被冒犯了。如果他們認為批評能夠折射性出美國人或外國人對中國整體的態度,他們就會有被冒犯的感覺。」

當然,在涉及到臺灣、新疆、西藏這一類話題時,中國留學生會異常敏感,他們會認為談論者是在對中國進行政治攻擊。梁懷超說:「任何有關臺灣和西藏的話題都與地緣政治有關,這就激發起中國學生對國家的忠誠感,也喚起了他們對中國歷史上曾被外國殖民的回憶。但最重要的是,美國人對這些話題的討論和絕大多數中國學生所相信的是完全違背的。」

新一代留學生多來自優越階層

在過去幾年裡,在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迅猛增加。2013-2014年,美國大學錄取了88.6萬留學生,其中60%來自中國,意味美國每三個國際學生裡就有一個中國學生。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的年齡正趨於年輕化。十年前,超過80%的在美中國留學生是研究生或博士生。現在,50%的在美中國留學生是本科生。這也意味著,新一代中國留學生比老一代更加富有,因為美國大學的本科項目是幾乎不給留學生提供任何資助的。

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說:「來美國留學的,我們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來自於中國的優越階層。他們是中國制度的得益者和捍衛者,因此當你去批評這種制度,同時也就對他們的作為進行某種道德化上的評判的時候,當然他們會很快就進行捍衛。因為他們本身是生活在價值觀衝突的世界中。」

學會美國人如何處理分歧

雖然所在國家的人對中國的批評常常讓中國留學生感到憤怒,但梁懷超認為,曾在西方國家留過學的中國人仍然要比有同等教育程度但沒有留過學的中國人在思想上更加開放、更能接受自由、民主和人權的概念。

梁懷超同時表示,他更希望看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能夠逐漸領略到美國各族群間、不同政見者間、不同信仰者之間和人際間是如何處理彼此分歧的。他說:「(但是)在我的受訪者中,幾乎沒有人對美國人文明地處理彼此間分歧表示讚賞。」這一點讓他感到遺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